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接受西药治疗的同时,采用补肾健骨汤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 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纳入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 观察组纳入采用补肾健骨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椎管侵占率、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 %,高于对照组的 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 组患者的椎管侵占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补肾健骨汤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椎状 况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制作一种与自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相类似的、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诱因、病理生理变化及某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目的: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及其优点.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根据解剖结构观察结果,为防止纤维环后外侧穿刺损伤血管,采用右后外侧入路,行L1~2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将L2~3椎间盘纳入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X射线及MRI影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日本大耳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12周实验组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P<0.05),说明造模后椎间盘间隙高度会逐渐降低,并丘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2,4,8,12周时实验组椎问盘MRI T2WI信号逐渐下降,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呈低信号改变.通过影像学观察发现本模型退行性变的征象与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征象一致,提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为运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行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制备。 方法:用持针器夹持21G穿刺针,行L1~2及L3~4椎间盘右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行组织学观察,并将L2~3椎间盘作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结构。 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椎间盘大多髓核完整,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髓核组织中有大量髓核细胞。造模后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 结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可为应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1月来,本院对2例骨盆肿瘤患者于半骨盆切除及髋关节切除术后行异体半骨盆移植、髋关节重建术,取得较好效果。据科技情报联机检索,其中1例是我国成功实施的最大规模骨科移植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将极大地提高骨科技术水平,并为患有骨盆髋臼肿瘤、盆腔粉碎性骨折等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现将2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锥面螺旋髋臼假体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髋臼侧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6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25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行双锥面螺旋髋臼翻修。患者男性6例,女性19例,年龄57~81岁,平均(69.0±0.2)岁。Harris评分16~57分,平均43分。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彻底清理髋臼并根据骨缺损情况行同种异体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术后随访评价依据Harris评分系统,根据坎贝尔手术学所提供的诊断标准判断影像学上假体是否松动。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3~14年,平均4年的随防,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现髋臼假体松动,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5%。结论运用双锥面螺旋髋臼假体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患进行翻修治疗,固定可靠、愈合快、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功能满意,是一种确切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家庭氧疗对慢阻肺疾病生存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RD)生命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双盲、有对照的设计方法观察了51例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LTOT)的疗效.[结果]氧疗组患者2年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由治疗前(38±6)mmHg下降到治疗后(31±8)mmUg(P<0.05),右心室内径流出道由(32±12)mmHg降低到(28.4±11)mmHg(P<0.05).对照组2年后右室内径流出道由治疗前(28.1±4.5)mmHg上升到(30±4.2)mmHg(P<0.05),平均肺动脉压(mPAP)由治疗前(38±10)mmHg增加到(39±10)mmHg(P<0.05).氧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血红蛋白由治疗前(131±23)g/L、红细胞(4.5±0.7)×1012/L计教升到治疗后血红蛋白(138±29)g/L,红细胞(4.8±0.5)×1012/L(P<0.05).氧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6%和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长期家庭氧疗(LTOT)能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肘关节后方+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可行性。方法:自2004年1月~2009年8月收治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行肘关节后方+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从深至浅依次修复冠突骨折、前方关节囊、桡骨小头骨折、内外侧韧带及伸肌总腱起点。结果:术后随防6个月~5年,无骨折不愈合病例,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肘关节后方+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是一种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较好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各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是下腰部脊柱骨性结构的形态改变的直接反应,这种改变很可能是在长期受到外在或内在因素影响后脊柱正常结构应变的结果,但不同参数反映的情况是否相同以及与对应的临床症状是否有相关性尚待探讨。目的:测量和比较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骨性结构参数,分析参数变化与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关系。探讨腰椎骨性结构的异常是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以及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7例,同期于放射科行CT检查显示非腰椎间盘突出者143例作为对照组。按性别差异分为男、女组;按年龄分为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65岁组。测量的腰椎骨性结构参数包括棘突偏斜角、关节突关节角、腰椎曲度、腰椎曲度角、腰骶关节角。结果与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的棘突偏斜角在L4、L5水平存在差异,数据不呈正态分布,应用秩和检验,Z值为-10.609,-12.074,P〈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的关节突非对称性、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曲度角、腰骶关节角在各年龄组及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从性别上看,男、女组仅在腰骶关节角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0.01);各年龄段间比较,55-65岁组关节突非对称性、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曲度角、腰骶关节角分别与25-34岁组、35-44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45-54岁组和25-34岁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异不是直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但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异常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对胫骨中下段骨折56例采用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内踝5 cm长纵切口,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于骨膜外建立皮下隧道,解剖型锁定钢板经此隧道插入,通过两端少数螺钉固定于胫骨内侧.伴有腓骨下段骨折可行腓骨下段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58.0±0.5) min,无明显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9.1±0.2) d.随访4 ~18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固定可靠,未见断钉、断板与松动现象,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 通过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固定确实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