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探讨睡眠癫痫患者临床发作时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n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的变化及其与脑电波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24导video—EEG对睡眠癫痫患者进行脑电监测,并对其发作前瞬时的EEG进行分析,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清醒时、睡眠时、发作前瞬间、发作时和发作后的5个时间点测定血清中ACTH和皮质醇的浓度。在36例睡眠癫痫患者中,28例为自然发作,8例为贝美格诱发发作。用11例假性心因性癫痫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睡眠癫痫发作前、中、后血清ACTH和皮质醇的浓度有显著差异(P〈0.001),发作前瞬间降低,发作时升高,发作后明显升高;假性癫痫发作对照组的血清ACTH和皮质醇浓度在发作时无明显变化(P〉0.05);贝美格诱发发作组与自然发作组间ACTH和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睡眠癫痫患者血清ACTH和皮质醇与癫痫发作前和发作时的脑电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床边护理工作制在心外科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心外科优质示范区实行小组包干责任制,建立流动护士工作站,开展床边护理查房,实施表格式护理.结果 实施床边工作制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依从性(服药、运动)以及情绪状态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健康教育针对性、护理措施延续性、病情观察及时性、护患沟通效果以及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开展床边护理工作制有利于提高我科护理质量,深得患者、医生及护士的欢迎与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几种由皮层病灶起源的失神样癫痫的发作分类,并就其临床与脑电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近1年多来进行术前V-EEG监测到皮层病灶起源的24例具有明显失神样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EEG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4例中17例患者经头皮与颅内电极[皮层和(或)深部电极]描记EEG并进行了手术.失神发作时以额叶皮层起源放电者5例,颞叶7例,顶-枕叶5例 其余7例中4例属Lennox-Gastaut综合征,另3例因皮层多发病灶未进行手术.不同脑皮层部位起源的放电均可引起失神样发作,但其临床与脑电有各自的特点.脑电图出现3 Hz棘慢综合波时并非全是典型的失神样发作.结论: 失神样癫痫发作可分为全面性与部分性两大类,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时应将EEG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74.
癫痫是大脑半球受损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脑功能紊乱,而慢性病毒性边缘叶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致进展性癫痫以往少见有病理报道。以往的慢性病毒性脑炎多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scle rosing panencepholitis)、克-雅病(CJD)等脑炎。近年来我们发现了4例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单纯抗癫痫治疗效果不理想,但经足量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或痊愈。脑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炎性表现,结合文献我们考虑为LE,现将其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大鼠惊厥发作阈值由生理性向病理性过渡时的脑电变化,以及病理性惊厥发作阈值(癫癎发作阈值)与生理性惊厥发作阈值的区别.方法:以鼠模型作为观察对象,直接电刺激大鼠皮层测定惊厥阈值.连续11周给予大鼠皮层电刺激,每日两次,动态观察大鼠的惊厥发作时的刺激阈值、皮层脑电活动以及海马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实验最初大鼠皮层惊厥发作阈值高,局限性发作的惊厥阈值(TLS)为1 145±403.37μA,全面性发作的惊厥阈值(TGS)为1 277±443.15 μA,延续性发作的惊厥阈值(TPS)为1 449±472.45μA,但个体差异大,在电刺激开始的4周内,各组大鼠的惊厥发作阈值迅速下降.随着刺激时点延长其下降趋势逐渐平稳,至电刺激第10周逐渐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不再变化,此时大鼠间个体差异亦减小(TLS 430±34μA),(TGS 480±46 μA),TPS 605±70μA),与刺激初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强电流刺激组在第三周,弱电流刺激组在第八周分别出现了自发后放电现象,同期的海马组织学观察亦发现神经元缺失和损伤改变,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脑内存在的惊厥发作阈值应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个阶段.而病理性惊厥发作阈值(癫癎发作阈值)是由病理因素造成的一种慢性脑损害结果,病理性的刺激因素与刺激强度对这一形成过程成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76.
<正>癫痫是一种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而导致的脑部慢性疾患,长期定时服用抗癫痫药是控制其发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将新型抗癫痫药物伊来西胺与传统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大鼠皮层惊厥阈值测定模型,对伊来西胺和卡马西平在药效、时效等方面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探讨两者在药效、时效方面的差异,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220g,单笼喂养,自由摄食与饮水,大鼠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77.
草药洋金花的抗惊厥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洋金花原药对电刺激大鼠皮层惊厥阈值的影响,以明确其作为抗癫痫中药是否有进一步开发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直接电刺激大鼠皮层惊厥阈值测定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洋金花组、卡马西平组,分别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1h、5h的惊厥阈值。结果:洋金花组在给药后癫痫大鼠惊厥阈值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用药时间延长,其惊厥阈值与用药前比较亦渐升高(P<0.05),但其抗惊厥作用较卡马西平弱。结论:洋金花可能通过其所含生物碱——东莨菪碱的M—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来发挥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弱于卡马西平,但峰值持续时间长,这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Y型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来评价此种方法在治疗Bismuth Ⅳ型胆管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潍坊市中医院12位失去根治术时机或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的Ⅳ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2位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支架及125I粒子条均按术前计划成功植入,术后DSA监视下造影显示胆道梗阻消失,胆管通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观察患者皮肤黄疸消失、总胆红素等检测指标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内;1个月后复查,总胆红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5,P<0.001),直接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P<0.001),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CEA和CA199两项检测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5例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除1例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水,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支架和/或粒子条移位及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Y型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Ⅳ型胆管癌具有可行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9.
以双上肢肌萎缩为表现的平山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学生,因“双手活动不灵活伴肌肉萎缩2年”于2006年12月22日入院。2年前无意中发现双手肌肉萎缩,右手指活动不灵活,发僵,缓慢加重,渐出现双手伸直困难伴不自主抖动,寒冷时加重,偶感双上肢及胸部肌肉跳动、曾被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系统体检:双侧弓形足,双手骨间肌及前臂肌肉萎缩,尤以尺侧肌肉明显,肱二、三头肌,三角肌,肩胛肌,  相似文献   
80.
对18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PECT局部脑血流注对比研究,结果6例单用抗癫痫西药的患者治疗后PECT无明显变化,加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活血化阏治疗的12例患者,治疗后脑血液灌注减低区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脑电图亦有相应的好转,结果提示中药有抗癫痫作用,SPECT可以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