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21.
目的 :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52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行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出现"空壳"现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3d内及术后6个月时的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通过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计算各时期的"空壳"体积。将术后6个月较术后即刻椎管内骨块体积的变化与术后即刻骨块体积之比称为再吸收率,将术后6个月较术后即刻椎体"空壳"体积的变化与术后即刻"空壳"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变化率。可能影响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节段、骨折类型、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Cobb角的恢复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体积变化率与上述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椎体"空壳"的体积变化率与年龄、性别、BMI、吸烟、骨折节段、骨折类型、Cobb角的恢复率、有无椎间盘损伤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率与术后椎体"空壳"的体积变化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率(t=-2.47)、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t=5.06)是影响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术前椎体压缩率对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有负向影响,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对术后椎体"空壳"体积变化率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后出现的椎体"空壳"体积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术前椎体压缩率、术后椎管内骨块的再吸收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HA、NA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差异,分析HA、NA蛋白可能的抗原性细胞表位。方法:从GenBank中选取28株世界各地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并下载各株HA、NA的氨基酸序列;使用ClustalX和MEGA2.0软件对氨基酸序列的进行进化树分析;用Protean软件预测HA、NA蛋白的B细胞表位;用NetMHCⅡ2.2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世界范围的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HA及NA均只有少数位点的变异,HA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较NA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变异较大;预测HA蛋白具有8个B细胞表位和10个T细胞表位;NA蛋白有12个B细胞表位和7个T细胞表位。结论:HA、NA蛋白的少数区域抗原性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作为检测以及疫苗研究的靶区域。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一种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分布的新方法,并分析不同骨水泥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科行PVP治疗的1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男23例,女109例,年龄77.33±8.27岁。根据术后正侧位X线片和不同层面CT图像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计算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空间分布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评分为0~7分,B组评分为8~10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天数(骨折发生日期至手术日期),使用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手术椎体体积、骨水泥体积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差异以筛选骨水泥分布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骨水泥填充率的临界值。结果:A组患者62例,B组患者70例。骨水泥分布情况:2分2例,3分8例,4分6例,5分8例,6分10例,7分28例,8分32例,9分22例,10分16例。两组患者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于A组(P0.05),术后1d、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的骨折后手术时间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骨水泥体积、填充率均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13;95%CI:1.202,1.660)。骨水泥填充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97~0.846,P0.05),达到骨水泥广泛分布的临界值为28.1%,此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14%和75.81%。结论:PVP能够有效缓解OVCF患者疼痛,骨水泥分布范围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减小。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重要独立影响因素,当骨水泥填充率达到28.1%时即可实现广泛的骨水泥分布。  相似文献   
25.
26.
鼻内筛前神经切断术与电灼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山东菜阳145医院耳鼻喉科(265200)刘昌文,孙国德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鼻中隔筛前神经切断术和电灼术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共127例,其中筛前神经切断术51例,电灼术76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27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  相似文献   
28.
29.
我院自1990年2月以来,用自配复方碘酊液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2例.经与2.5%氯霉素甘油对照观察.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甘油,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