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5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04例,经半年至7年的随访,结果:稳定型骨折选用闭合多根骨园钉固定,优良率100%,不稳定型骨折选用加压滑动鹅头钉,优良率97%,优于其它钉板类。本文对骨折的分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后,显效51例(63.75%),有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后患者手术后嗅觉评分为(74.8±14.8),运动评分为(72.1±24.8),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不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3例颈椎骨折脱位,1例颈椎病不稳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术后摄片、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颈生理曲度。结果颈椎椎弓根钉总计置入68枚:螺钉位置不良6枚,螺钉松动拔出1枚。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结论颈椎椎弓根钉系统是一种重建颈椎稳定最为牢固的固定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比较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003-06-2008-12运用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8~76岁,平均45.3岁.横韧带损伤3例,Jefferson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29例,齿状突发育异常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结...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重度腰椎滑脱症的病理特点与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滑脱矫正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经8~36个月随访,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13例;滑脱椎体完全复位15例,大部分复位3例;达到完全骨性融合10例,无断钉断棒与拔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complicated with cubitus varus is high. And severe cubitus varus will result in the limitation of extensive movement of joint, the attenuation of wounded limb and dysfunction of limb. Carrying out early dirigation after surgery to the patients has a prominent effect on the orthopedic of cubitus varies deformity.  相似文献   
27.
刘成招  王春  刘清平 《中国骨伤》2003,16(8):457-458
目的 总结改良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青少年肘内翻者行改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加“8”字钢丝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3年,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 对青少年肘内翻采用改良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固定术有利于截骨角度的控制、增加截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截骨端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分A组(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B组(常规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以及手术前后伤椎椎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骨块占位率、置钉优良率以及术后3、6、12个月随访比较椎体高度、Cobb角及腰痛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渗血及切口总长度A组分别为90.18±17.39min、81.25±8.67ml、6.60±1.64ml及6.86±0.60cm;B组分别为116.95±16.18min、315.70±72ml、224.48±30.18ml及13.53±1.48cm。以上各指标A、B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骨块占位率及置钉优良率A组分别为(93.83±4.20)%、4.28°±1.08°、(3.49±3.27)%及96.25%;B组分别为(94.31±3.12)%、3.95°±0.97°、(3.27±3.03)%及97.50%,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影像学指征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长尾可折U形空心椎弓根钉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复位固定及效果与常规椎弓根钉固定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由于颈椎的中后柱遭到破坏而造成颈椎不稳,在行手术复位、减压的同时应行内固定。近年来随着对颈椎解剖的深入研究以及置钉技术的不断提高.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2002年8月至20014年6月我们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全组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捧断裂,3~6个月后x线片示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