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97篇
  2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GDM/GIGT)患者是否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组分,以及对母亲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GDM/GIGT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情况,分析其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结果GDM/GIGT与正常对照比较,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更高,有代谢综合征组分家族史的比例明显增高。同时,出现胎儿和产妇异常合并症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GDM/GIGT容易合并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对母亲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考察山茱萸与五味子配伍前后两药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比较了配伍前后单煎液、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两药主要组分马钱苷、没食子酸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配伍比例较低(≤44)时,五味子促进了山茱萸中马钱苷的溶出.合煎液中的没食子酸、五味子醇甲组分的百分含量随着五味子配伍比例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且均低于单煎液.单煎合并液中这3种组分的含量均高于同比例合煎液.结论 山茱萸五味子配伍对两药主要组分溶出有较大影响,该影响主要在煎煮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83.
中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药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强大武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加崇尚“绿色药品”,这使得中药的应用更广泛,从中药开发而来的保健食品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很多民众认为“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纯天然无不良反应”、“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加上现代药理尚不能完全解释中药作用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就打着中成药或中药保健食品的旗号,却在其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由于所添加的化学药品中大部分是处方药,其临床…  相似文献   
84.
HPLC测定蒙药草乌中药效组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蒙药草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Ex-tend-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mol·L^-1三乙胺(65∶3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为35℃。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分别在0.35~1.75μg,0.5~2.5μg,1~5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5.
中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药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强大武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加崇尚“绿色药品”,这使得中药的应用更广泛,从中药开发而来的保健食品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很多民众认为“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纯天然无不良反应”、“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加上现代药理尚不能完全解释中药作用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就打着中成药或中药保健食品的旗号,却在其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由于所添加的化学药品中大部分是处方药,其临床应用有较严格的规定且应用不当会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6.
子宫苗勒氏管腺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子宫苗勒管腺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子宫苗勒氏管腺肉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①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宫颈赘生物等;②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或非典型腺上皮组织伴有肉瘤间质,具有“腺周套袖”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初诊诊断率44.4%;③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术后给予化疗,1例单纯宫颈病灶摘除;④随访7例,除1例Ⅲ期患者死亡,余存活。结论:阴道流血常为本病首发症状;年轻患者易误诊为良性疾病;治疗以较广泛的手术并辅以化疗为宜;该病通常为低度恶性,预后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7.
临床护士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人口学特征、心理健康之问的关系,为针对性的提高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547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以PSQI总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有157名临床护士(28.70%)有睡眠质量问题;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婚姻状况和学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与躯体症状、焦虑/担忧呈正相关,临床护士睡眠效率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结论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年龄以及心理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红参与五味子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类化合物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对红参与五味子5种配伍比例水煎液中人参皂苷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五味子量较少的条件下,红参与五味子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发生水解。随着五味子量的增加,人参皂苷Ro的量发生减少,而人参微量次级皂苷F2的量显著增加。结论红参与五味子配伍后产生的特殊药效可能与两者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F2的量显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建立基于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的胸部肿瘤高通气功能肺避让(HVFLA)的放疗计划设计流程,确定HVFLA的放疗计划策略,为胸部肿瘤患者开展HVFLA放疗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方法 基于前期已经建立的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深度学习模型,搭建计算平台将其融入放疗计划流程,进一步回顾性入组10例行4D-CT模拟定位的胸部肿瘤患者,根据建立的模型获取每位患者的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根据肺通气量相对值高低自动将肺通气功能区域三等分为高、中和低通气功能肺,并导入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对于每位患者,根据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值要求,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分别设计临床计划和HVFLA计划,要求每个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其中,HVFLA计划增加限制高功能肺的优化条件。通过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双肺、心脏和脊髓)和高功能肺的剂量学参数评价计划,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的D2D98和平均剂量,双肺和高功能肺的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30V40和平均剂量,脊髓的D1 cm3等。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计划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计划和HVFLA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均满足临床要求,HVFLA计划高功能肺的平均剂量、V5V10V20V30平均分别减少1.2 Gy、5.9%、4.2%、2.6%和2.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4.02、-6.02、-7.06、-6.77,P<0.05)。双肺、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基于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的高功能肺避让的放疗计划设计流程,HVFLA计划可以显著降低高功能肺的受照剂量,双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无显著变化。HVFLA放疗计划策略可行,可以为胸部肿瘤患者开展HVFLA放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