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人工椎间盘机械性能事关假体植入的长期可靠性。根据评估方法的不同,可将对人工椎间盘机械性能的评估方法分为试验机测试法、体外标本测试法和有限元分析法三大类。本文介绍了人工椎间盘机械性能评估的测试标准、试验机和材料,重点综述了采用试验机方法开展人工椎间盘静态机械性能(静态轴向压缩、静态轴向剪切)、动态机械性能(动态轴向压缩、动态轴向剪切)、轴向压缩蠕变、静态全器械推出、静态嵌件推出、沉降性能等测试的研究现状,归纳了体外标本测试法的主要实验技术和现有人工椎间盘的测试结果,概述了有限元方法的实验技术和研究现状。最后本文展望了人工椎间盘机械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测试设备、负载、动态循环次数、运动模式、标本及测试标准等方面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归纳整理了近3年来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脊柱生物力学的主要工作,总结了有限元建模方法在建立微观结构以更细致化、常见椎骨参数权重的个性化研究、采用新标定校准和赋值方法使模型更准确化、自动化分网赋值方法4个方面的发展,及其在植入器械设计评估、椎间盘生物力学、异常脊柱结构生物力学、动态仿真4个脊柱生物力学应用方向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趋势,对有限元法在创伤机理研究、手术模拟、新药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tact)、TDR及ACDF术后各节段在前屈与后伸、左侧弯与右侧弯、左旋转与右旋转6种独立工况的运动和载荷分布,并探讨颈椎正常生理运动规律及植入器械特点。结果TDR术后,颈椎各节段运动保留效果明显,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运动,并以屈伸、旋转工况为优;同等工况下ACDF术后手术节段运动丢失达73.41%,其他节段运动也存在明显改变。侧弯工况两者均存在较大运动改变,TDR达45.92%,ACDF达108.06%。试验发现,颈椎正常生理运动为空间三轴耦合运动,以侧弯工况耦合程度最大,绕X轴运动分量达35%,TDR术后,颈椎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耦合运动规律。结论TDR术能使颈椎恢复更接近正常的生理运动,在屈伸、旋转工况效果最好,侧弯次之。本研究为TDR与ACDF的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注射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的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冻干曲线。方法:通过处方筛选来确定注射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的最佳处方、制备工艺及冻干曲线。采用HPLC法来测定曲克芦丁的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脑蛋白水解物(以总氮计)总氮含量。结论:所确立的注射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5.
【摘要】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角翼骨刀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16例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6~61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2例;中央型突出11个椎间盘,旁中央型突出7个椎间盘。均采用经关节突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角翼骨刀切除硬化性椎间盘。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脊液漏及及因术中牵拉导致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CT显示突出物切除彻底。随访8~  相似文献   
136.
现已广泛开展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clicle instrumentation,SSPI)尽管较长节段固定优越,但仍存在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多融合一个节段、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不足,且有学者认为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愈严重~([1]).近年来,为进一步减少融合节段,有学者开展了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2]).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3])与短书段椎弓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情况,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7例,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经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根症状获得改善;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随访3~12(7.8±0.3)个月,植骨完全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持续颅骨牵引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应以前路手术为基础,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的治疗目的 ;对于术前不能复位的患者,应首先应用后路手术解除后路阻碍复位因素,协助前路手术时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评价定位引导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利用齿突导针瞄准器定位引导下空心齿状突螺钉内固定2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Ⅱ型骨折19例,浅Ⅲ型骨折8例;平均随访6.5个月(3~12个月),拍摄颈椎侧位、开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40 min~1.3 h,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26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患者未愈合,骨折端有骨质吸收.结论 采用齿突导针瞄准器定位引导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可以使操作模式化,实现全程控制,连续、微调操作,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dens fracture under locational guidance.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27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under locational guidance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9.There were 19 patients with type II fracture and eight with type light m fracture.The lateral and open mouth position X-ray examination of the cervical ventebrae was done to observe the fracture healing. Results The operation lasted for a range of 40 minutes to 1.3 hour (average 1.0 hour),which showed no any complications.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6.5 months(3-12 months),which showed sound fracture healing in 26 patients but nonhealing in one. Conclusion The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e dens fracture under locational guidance is characterized by easy operation,minor trauma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了解东莞市高埗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视网膜病变的社区防治及制定健康促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9月东莞市社区卫生系统平台中被高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管理的4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患病组(110例)和非患病组(388例).对2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40.
下腰痛的神经学机理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疼痛的产生起始于痛觉神经纤维末梢感受器。它的传入主要是慢传导速率的Ⅲ ( 2 5~ 2 0m/s)和Ⅳ ( 0 5~ 2 5m/s)类感觉神经纤维。当刺激痛觉受体形成动作电位后 ,冲动经神经纤维传入脊髓后角。此后主要通过脊髓丘脑束和丘脑的痛觉传导路经二和三级神经突触交换 ,将刺激信息输入大脑皮层体感区。疼痛并非均来自于神经痛觉感受器。神经轴索的损伤 ,创伤性轴索再生(神经瘤 ) ,背根神经节和神经根的异常刺激均可产生异位神经冲动诱发痛觉。另外 ,疼痛也发生于背根神经节以上的痛觉传导系统 ,造成中枢神经元的适应性改变 ,发生中枢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