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8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超声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20/28)和82.1%(23/28),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类型.3例浆液性囊腺瘤未行手术治疗;25例手术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9例,肿瘤摘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3例未手术患者肿瘤无增大,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 超声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黏液性囊腺瘤以及伴有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需手术治疗.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42.
慢传输型便秘6例外科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 1996~ 1999年我们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的 6例慢传输型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患者 ,男 1例 ,女 5例 ,男女之比为 1∶5。年龄 31~ 6 4岁。病程 1~ 30年。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大便次数减少 ,无便意 ,每 7~ 14天排便一次 ,3例患者伴腹胀 ,2例患者伴阵发性腹痛。所有病例均依赖大黄苏打片、番泻叶、麻仁健脾丸、液体石蜡、灌肠或手掏大便等以帮助排便。其中 2例经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西…  相似文献   
43.
兰飞 《新中医》2017,49(3):61-63
目的:探讨鸡矢藤对肋骨骨折患者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鸡矢藤组和对照组各30例的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伤后第1、4、7天的血清白三烯E4(LTE4)、血栓素B_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检测血小板计数(BPC)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改变。结果:2组第1、4、7天Price-Henry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鸡矢藤组APTT与对照组在第1和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PC在第1、4、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鸡矢藤组BPC在第7天上升更快(P0.05)。第4天2组LTE4均有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2组血浆TXB2浓度均增加,但鸡矢藤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后TXB2浓度已降到第1天水平。第4天鸡矢藤组血浆6-Keto-PGF1α浓度较对照组有升高(P0.05),第7天2组已低于第1天水平,但鸡矢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鸡矢藤在肋骨骨折时镇痛消炎的作用机理与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有关,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无影响,镇痛消炎效果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龙游县泽随镇 2 0 0 2年 5~ 6月发生 1起麻疹暴发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基本情况首发病例叶×× (泽随镇前江村人 ) 5月 1日发病 ,以后前江、柯家 2个村出现 13例续发病例。由于前江村儿童姜××发病后坚持到小南海镇初中上学 ,他所在的初一(2 )班又发生 4例二代病例。此次暴发共有 18人发病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4例 ,最小的 4岁 ,最大的 2 7岁 ,4~ 7岁 10例 ,14~ 15岁 5例 ,2 4岁以上 3例 ,3例成人病例均为发病儿童的家长。 5月 2 6日 ,县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 ,迅速采取措施 ,隔离治疗病人 ,对疫点所在乡镇的儿童实施应急接种 (…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本研究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观察术后早期疼痛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两组:TEAS组30例:患者于切皮前30 min、术后2、4、20和48 h接受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穴;手术侧风市穴及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30例:假刺激组(选择相同穴位相同刺激时间,但刺激电流强度为零).所有患者术后接受病人自控静脉镇痛48 h.通过观察患者术后各时段芬太尼的用量及镇痛效果评分(VAS),记录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药物使用频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8、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 h和48 h,对照组患者芬太尼的消耗量显著高于TEAS组(P< 0.001).TEAS组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应用补救药物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16.7% vs.46.7%;呕吐10.0%vs.32.3%;眩晕6.7% vs.26.7%;补救药物频率13.3% vs.36.7%,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6.
兰飞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6,38(1):39-4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EX)和对照组(CON),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25%罗哌卡因至4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40 ml,每侧20 ml.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和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下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Ram-say评分在2h、6h、12 h DEX组明显高于CON组(P< 0.01);DEX组术后24 h和48 h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显著降低(P< 0.001),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显著降低了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7.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8岁,体重20 kg,汉族,因顽固性癫痫,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左侧大脑半球萎缩,于2009年12月12日收人本院.否认既往过敏史、手术史及输血史,长期口服丙戊酸钠500 mg bid抗癫痫.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功能性鼻内窥镜术(FESS)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行FESS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KF组),每组20例。术毕前30 min静注负荷量,F组芬太尼0.05 mg,KF组氟比洛芬酯50 mg,连接镇痛泵。F组药液为芬太尼1.0 m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KF组为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0.5 m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均设定背景速度2.0 mL&#8226;h-1,患者自控剂量2.0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术后2,6,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及心率(HR),同时记录有无呼吸抑制、头晕、恶心、瘙痒、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HR、BP以及SpO2无显著差异;术后2,6,24 h的Ramsay评分KF组均低于F组,而RR均高于F组(P<0.01);不良反应KF组头晕、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FESS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避免芬太尼可能造成的呼吸抑制及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中,提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患者100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M组):咪达唑仑1mg+芬太尼+依托咪酯;对照组(C组):芬太尼+依托咪酯。观察围术期各时段的BP、P、SpO2、从注射依托咪酯至患者入睡时间及清醒时间、肌阵挛、舌后坠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P、P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的肌阵挛明显减少及减轻,但舌后坠有所增加,清醒时间有所延长(P<0.05)。结论:人工流产中,提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可安全而有效地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飞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0,32(8):651-654
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严重疾患、解除髋关节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然而,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会引起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中到重度的疼痛.更大的挑战是患者以老年人多见。目前.许多医院致力于老年人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控制.提高了止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就目前国内外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的疼痛控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