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听神经胶质生长因子(GGF)、Ki67抗原与听神经瘤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听神经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听神经瘤,计算其生长速率,GGF、Ki67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细胞增殖相关性及GGF对细胞培养的作用观察.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研究生长速率与GGF、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听神经瘤GGF、Ki67表达均与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听神经瘤组中GGF、Ki67标记指数之间也有显著相关性,持续应用GGF可促进培养的听神经瘤细胞生长产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论:GGF与听神经瘤的异常增生有关,其表达率与听神经瘤的生长呈正相关.Ki67抗原可提示肿瘤的增殖活性,GGF与Ki67抗原联合可对术后听神经瘤的生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白首乌茎叶总黄酮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首乌茎叶总黄酮(TFC)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脏重量指数;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连续7d灌胃给予10,20mg/(kg·d)白首乌茎叶总黄酮,能明显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升高(P<0.01),减轻增加的肝脏重量指数,显著抑制肝组织中MDA和NO含量的升高及SOD活性的下降(P<0.01)。结论:白首乌茎叶总黄酮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的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清钾浓度的变化的影响。 方法  10 6例发病后12h内入院的AMI病人 (按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分组 )和 5 0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作对照组 ,静脉血查血清钾、血糖、肌酐 ,并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率、心律。结果  (1)单纯AMI组病人与对照组、卡维地洛组、β1 受体阻滞剂组相比 ,血清钾浓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卡维地洛组与 β1 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钾较高 (P <0 .0 5 )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各组之间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性。 (3)直线相关分析 ,AMI组血钾与血糖、心率呈显著负相关 ,前者r=- 0 .14 (P =0 .0 4 ) ,后者r=- 0 .19(P =0 .0 1) ,其他各组相关系数r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一代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有较好地防止AMI早期血钾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细胞间信息传递机制之一假单胞菌喹诺酮信号(PQS)在铜绿假单胞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基因融合分析在转录研究中的实用性,构建了两种PQS相关对照质粒和整合突变株.一种是酶切质粒pYHP441获得pqsA'-lacZ片段后,亚克隆入质粒miniCTX-1中,构建成pqsA'的阳性表达质粒,随后将构建的质粒,通过双亲交配过程整合入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株PAO-1染色体组中;另一种是通过点特异插入诱变策略,将四环素基因盒插入启动子pqsD和pqsE之间,构建的阴性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S17-1株后,和上述pqsA'阳性表达突变株进行双亲交配过程.结果 针对今后PQS的相关研究,构建得到稳定表达PQS的质粒和阳性突变株作为阳性对照.构建获得pqsA-E启动子敲除质粒和相应PQS表达受阻的整合突变株作为阴性对照.结论 两种质粒和整合突变株的构建成功,使得PQS的相关研究结论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女,42岁,2000年1月24日下午1时在厨房内做饭,屋内燃有煤气炉,门窗紧闭。15时30分左右邻居发现其昏倒在屋内。急请余诊视。诊见: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口唇呈樱桃红色.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压眶反射存在.心音微弱,脉搏不清,呼吸音消失,双上肢抱胸僵硬。初步诊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体外探讨莫西沙星(MFX)、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1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MF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MF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MFX和CFS单用对上述20株CRAB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128、8128、8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8、48、4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216、24倍。结论 MFX与CFS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抗药性相关糜蛋白酶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药性品系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糜蛋白酶基因编码区;经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El-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l-3/chy,经酶切和PCR鉴定后,与带有筛选标记的piEl-neo质粒共转染蚊细胞C6/36,通过G418选择培养,建立转染细胞系;用RT-PCR、Westernblotting鉴定糜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E1-3/chy,证明糜蛋白酶基因已转入C6/36细胞,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系,表达产物分子质量单位约30ku,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和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糜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健康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用CuCl2氧化得到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巨噬细胞凋亡DNA断裂“梯状”图谱;流式细胞仪和二苯胺法分别测定凋亡巨噬细胞百分率和:DNA片断百分率;光镜观察凋亡巨噬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发现:①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及DNA断裂;②抗氧化剂二甲基硫脲能部分抑制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DNA断裂;③核转录因子核因子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可完全抑制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DNA断裂。提示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之一;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自由基和激活核因子kB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大肠艾希菌(艾希菌)进行随机引物PCR(AP—PCR)法基因分型并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161株艾希菌进行AP—PCR法基因分型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同时对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161株艾希菌共得AP—PCR型120种;艾希菌的医院内感染确实存在。结论AP—PCR法可对艾希菌有效分型并可用于艾希菌医院内感染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对贴壁的细胞进行分析。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为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和Dil(一种亲脂性碳化青荧光染料)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计数法比较二组EPCs数目,并对病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EPCs数进行相关分析。另取10例冠心病患者血培养EPCs,加入辛伐他汀、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后观察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组病人治疗后2周、4周外周血中EPCs明显上升(P<0.01),其变化与LDL-C变化无相关性(P>0.05),体外实验辛伐他汀 Wortmannin组的血EPC数目较辛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刺激EPCs的增殖,这种作用能被Wortmannin阻断。故辛伐他汀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