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敦煌学和敦煌中医药学 20世纪初叶,随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打开,在洞内沉睡了将近900年的四、五万件六朝、隋唐写本和木刻本籍在人间得以重新露面。这些写本书籍涉及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千余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医学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是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发现。一些外国人闻风而至,把大部分敦煌文献盗劫至国外,各国学者也各就其治学范围,对这批古代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成绩斐然,学术界因其地名  相似文献   
22.
由于产妇临产分娩用力,产创出血,所以产后病以虚证居多。然气为血帅,元气虚亏,运行乏力,难免瘀血内阻,气机不利,故产后病具有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若瘀血留滞胞宫,则可导致产后腹痛,恶露不下等疾患;若瘀血留滞经络、筋骨、关节,则多见于产后身痛、关节痛、肌内痛。若瘀血流滞,败血上冲,犯及心、肺、胃,即产后三冲,多属危候,预后多不良,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现将我在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中总结本病之证治规律和特点整理如下,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临床表现 主症:产后恶露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胸闷烦躁,或神志错乱,言语癫狂,或发昏晕,或面赤气急,或咳逆鼻衄,或闷饱呕逆,腹满胀痛,或呕恶不食。 副症:产后恶露下之不爽,色黯紫,小腹疼痛拒按,或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弦细或涩。  相似文献   
23.
在这辞旧岁、迎新春之时,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关心、支持《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的广大读者、作者表示节日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4.
月经周期每月提前七、八天,甚至半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水先期”或“经早”。本病属周期异常为主的月经疾病,常与经量过多并见,甚或发展成崩漏证。本病多由血热或气虚所造成,缘热扰冲任致血海不宁。血热又有虚热、实热之别;而气虚者则多属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也有因肾气虚惫,闭藏失职,冲任不调而发病。临床治疗重在调整周期,恢复常度,三旬一至。辨证用药多以清经化热,清热凉血,补气健脾、益肾固涩之品。临证中血热多于气虚,虚热多于实热,肝郁、肾虚者亦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25.
冲任瘀湿凝结证 概念 瘀血、湿聚导致冲任二脉阻滞,临床表现为子宫旁(附件)软性包块,并以带下为主症者,称之为冲任瘀湿凝结证。 临床表现 主症:月经失调,崩中漏下,或痛经,或带下增多,或结成症瘕,或婚久不孕;副症:经前小腹胀痛拒按,经色黯红、质稠有块;舌红苔黄白而腻;脉见滑数或弦滑。  相似文献   
26.
27.
敦煌遗书中妇产科古医方的学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中妇产科古医方的治疗范围包括了经,带,胎,产,乳以及妇科杂病等方面,其中对妊娠病,产后病论述尤其详细。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突出产后虚瘀两重点,药食同源,独特的外治法等6个学术特点,举例作出了介绍。  相似文献   
28.
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在这天高云淡,金秋送爽之节,我们甘肃中医学院师生员工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暨八八—八九学年开学典礼大会。我代表学院党政组织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用心血和汗水浇灌我们健康成长的各位教师,向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各级管理人员表示节日的祝贺和衷心感谢!向今夭受到表彰和奖励的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应邀参加我们这个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9.
敦煌遗书中妇产科古医方的治疗范围包括了经、带、胎、产、乳以及妇科杂病等方面,其中对妊娠病、产后病论述尤其详细。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突出产后虚瘀两重点、药食同源、独特的外治法等6个学术特点,举例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30.
经前期紧张症罗××,女,33岁,初诊1966年11月25日。近3年来,经期先后不定,每于经前1周左右,即感乳胀、胁满,少腹胀痛,甚则呕恶、头晕不能下床,伴手足发麻,经血色黑有块、量少。经净后诸证逐渐缓解,但下次月经来潮,又复如前。结婚7年,尚未孕产。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稍小、后位,活动正常,两侧附件(一)。舌红少苔,脉弦细,左关尤著。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子宫、经前期紧张症(兴奋型)。中医辨证:阴虚肝旺,气郁血滞。拟以疏肝解郁,养阴通络法调治。药用:醋香附9克,粉柴胡9克,合欢皮9克,广郁金9克,赤芍6克,白芍6克,全当归6克,乌药4.5克,橘核4.5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