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91.
目的 评价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2-2006年门诊、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量及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芬太尼透皮贴的用量及销售金额最大呈逐年上升趋势: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麻醉药品口服剂型和透皮贴剂将成为用药主流.  相似文献   
192.
李泽华  劳海燕  万波 《中国药房》2009,(29):2301-2303
目的:了解别嘌醇不良反应发生的总体趋势、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检索1991~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别嘌醇不良反应的文献及我院临床案例,并进行汇总、分析、比较。结果:符合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文献共76篇、77例,其中死亡10例(12.99%);临床案例共67例,其中死亡2例(2.99%),死亡率较高。皮肤黏膜损伤最常见,占90%以上,主要表现为药疹与发热,且往往伴有多个器官或系统同时受累。结论:临床上使用别嘌醇时应加强其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93.
骶管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骶管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价值。方法 77例慢性盆腔炎病人分三组,A组含0.5%利多卡因,B组含1%利多卡因,A、B组内均含维生素B120.5mg、妥布霉素4万,第1次注射加用地塞米松5mg,第2次2.5mg,后不再加用;C组为单纯生理盐水,隔2天1次,每3次为1个疗程。结果 A、B组间治愈率无差异(P>0.05),A、B组总治愈率为94.0%,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骶管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治愈率达94.0%,副作用少。0.5%利多卡因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两种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2例,将其分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与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每组各31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采用常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采用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以及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以及手术后30 d疼痛值。采用腰痛评分法(ODI)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以及手术后30 d腰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2项手术指标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用量(5.33±0.74)mL高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P<0.05);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总发生率(6.45%)低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总发生率(38.71%);经皮二次球囊扩张成形术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以及Cobb角手术前和手术后7 d与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5.
目的 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  相似文献   
196.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身高162 cm,体重53 kg;因"腹痛、腹胀1周"入院.患者入院时体温正常,急性面容,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稍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1)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CKD-1期),(2)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