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Ⅱ~Ⅲ度子宫脱垂伴前壁脱垂、年龄较大、不需保留子宫的患者多数采用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治疗。本文采用腹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壁修补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Ⅱ~Ⅲ度子宫脱垂伴前壁脱垂,年龄56-72岁,不需保留子宫患者,采用腹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壁修补阴道残端悬吊术105例。术前均排除子宫恶性病变,腰骶部疼痛及排便异常者。  相似文献   
22.
甲亢患者口服他巴唑治疗后,引起粒细胞缺乏,临床上并不罕见,粒细胞缺乏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会增加患者感染机会,甚至因败血症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例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23.
唐洪  黄妙云  谭毅 《海南医学》2012,23(23):13-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86例ACA阳性、有反复流产史的早孕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抗体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小板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及抗体清除率分别为90.9%和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和31.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血小板减少、瘀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和P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ACA阳性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异位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A组血β-HCG值下降95%的时间(6.1±4.3)d,早于对照组(17.8±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住院天数(6.8±1.4)d,低于B组(18.5±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差异,再次宫内妊娠率A组20例(50.0%),明显高于B组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好,再次宫内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1例.孕三烯酮组,按2.5 mg/次,2次/周,口服给药.米非司酮组,按12.5 mg/次,1次/d,口服给药,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米非司酮组缓解率90.3%,与孕三烯酮组缓解率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血清P(12.96±7.33)nmol/L,与孕三烯酮组血清P(11.88±7.29)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米非司酮组出现恶心症状患者6例(14.6%),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21例(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较孕三烯酮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在组织不均匀条件下,治疗计划系统(MONACO)中的有限笔形束算法(FSPB)与快速X射线体积元蒙特卡罗算法(XVMC)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计算精度差别,以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各自的应用范围。方法 在非均匀仿真人体模型中,对两种算法模型计算的规则照射野及调强照射野的剂量精度,利用经过刻度的放射性铬胶片(EBT2胶片),进行剂量测量以及二维平面剂量的分析比对。结果 在非均匀仿真人体模型中,不同能量的X射线规则照射野,XVMC算法在不同介质中的剂量计算与胶片测量的结果偏差均在±2.00%范围内,而FSPB计算的结果与测量结果的偏差除了15 MV射野为10 cm×2 cm情况下肺中的剂量偏差高达6.51%以外,其他条件下的结果偏差都在±3%范围内。调强放疗计划(IMRT)的胶片验证测量结果中,3%/3 mm γ通过率XVMC算法组>90%;FSPB算法组为80%~90%,且4%/4 mm γ通过率>90%。结论 当临床治疗病例的组织密度不均匀性较大、子野数较多时,XVMC算法的剂量计算精度优于FSPB算法,采用XVMC治疗设计胸腹部IMRT治疗计划可以将算法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3%以内,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算法原因所致的计划靶区剂量缺失。  相似文献   
27.
三维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在G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可移动式激光灯在C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测量负重60k条件下CT平板床在Y轴方向移位造成的误差.②选择头颈部及胸腹部照射野各10个,利用X、Y、Z轴均可移动的LAP DORADO-CT4激光定位系统标定照射野等中心及照射野边缘,并用VARIAN加速器灯光束照射野验证三维激光灯标定的照射野边缘的准确性.[结果] CT床在Y轴方向的最大位移误差为±2mm,头颈部照射野标定的激光点与灯光束照射野边缘之间的误差≤±2mm,胸腹部≤±3mm.[结论]用X、Y、Z轴均可移动的三维激光定位系统标记照射野等中心,可进一步减少因进出CT平板床而造成的机械误差.CT模拟定位过程中使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定位更加精确.勾画的照射野边缘准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比分析新适形指数(nCI)和常规适形指数(CI)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至2017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SBRT技术治疗的1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男12例,女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每例患者分别设计CI与nCI值相等的两个计划,每个nCI计划处方剂量定义为计划靶区(PTV)48 Gy/4次,且要求95%计划靶区(PTV)达到处方剂量(相同的剂量归一)。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剂量学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剂量适形图表明,nCI指数不仅能反映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剂量,还可以衡量靶区内的剂量分布,且在处方剂量附近nCI指数对计划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CI值和nCI值相等的情况下,两者计划的靶区覆盖率(TC)分别为98.70%和90%,靶区外所有接受处方量105%正常组织的体积与靶区体积的比值(R105%)分别为0.56和0,50%处方剂量线所包含的体积与靶区体积的比值(R50%)分别为5.53和4.99,患侧肺V20分别为15.59%和14.42%,CI计划均大于nCI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23、-3.180、-3.823、-3.783,P<0.05);靶区外扩2 cm外的最大剂量与靶区内最大剂量的百分比(D2 cm)分别为63.70%和6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I适形指数在D95%D99%之间其值取得1,符合临床剂量要求,而CI计划不能得出如此结果。结论 nCI适形指数与靶区覆盖率及其他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评估肺癌SBRT计划较CI指数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设计并实现图像引导放疗误差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培训系统,提高放疗工作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推动精准放疗的发展。方法借助unity 3D构建VR场景模型、C#语言和vs2017编译器进行编程,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验证过程进行虚拟仿真设计,注重VR场景构建、学习提示、答题考核、虚拟软件页面及动作触发设计等内容的研发,分为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采用线上评分系统记录使用情况,并上传到“实验空间”进行测试反馈,设计调查问卷分析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完成系统的开发,从2019年11月上线截至2020年7月,实验浏览量14985人次,实验测试489人次,实验通过率86.7%。回收实验应用价值调查有效问卷84份,其中90.47%的人认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虚拟仿真教学培训系统的开发是有必要的,90.48%的人觉得能掌握知识点。结论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图像引导放疗误差分析系统进行设计研发,具有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潘燕  黄妙云  张建平 《临床医学》2009,29(12):49-5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预后。方法对观察组3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对照组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多为腔隙性脑梗死,且呈多病灶特点。位于基底节区、侧脑室、脑叶及脑干等部位。多伴有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冠心病、高尿酸等危险因素。疗效及预后较非糖尿病组差,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适当抗凝、抗血小板及改善微循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