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目前18F-FDG PET/CT显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及疗效的监测,然而其并非只局限于恶性肿瘤显像,18F-FDG PET/CT在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对21例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5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为选择性断流加脾切除术41例,对照组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16例。结果:(1)肝功能减退:观察组3例(7.3%),对照组6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随访6个月~2年,再出血:观察组2例(4.9%),对照组4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少量腹水或中等量腹水:观察组5例(12.2%),对照组7例(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都升高,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 57例,其中42例血小板计数超过500×109/L,予以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治疗,2周后逐步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断流术是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机体自发性分流,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更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3.
肿瘤循环DN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海峰  屠红  许凯黎 《肿瘤》2002,22(3):246-247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肿瘤临床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越来越受益于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其检测方法学的完善[1].鉴于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标本来源的限制、无法连续检测及随访追踪等),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DNA分子生物学检测现正以其日益明显的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间质,呈多灶性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卵巢且分化程度相同的同类型肿瘤一致.该病发病率低,症状隐匿,术前误诊率高.关于该病的PET/CT文献报道相对少见,笔者对本中心诊断的8例P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PC的PET/CT影像特征,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5.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64层螺旋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13例行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64层螺旋CT复查发现Ⅰ型内漏4例。[结论]64层螺旋CT以其快速、薄层的容积扫描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真实、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主动脉全程,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准确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6.
背景与目的:p15和/或p16基因高频率的丢失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在卵巢癌组织DNA中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其在血清DNA中的丢失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囊肿及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的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共丢失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对165例卵巢上皮性癌、其相应淋巴细胞、25例卵巢囊肿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共丢失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65例卵巢上皮性癌血清DNA中,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率及p15/P16基因共丢失率分别为27.9%(46/165)、27.3%(45/165)及24.2%(40/165),而卵巢癌患者相应的淋巴细胞DNA与卵巢囊肿及健康对照者血清DNA中均未见丢失,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及0.000)。Ⅰ、Ⅱ期卵巢上皮性癌血清DNA中,p16/p15基因共丢失率为8.6%(3/35),Ⅲ期及Ⅳ期共丢失率分别为29.3%(22/75)及27.3%(15/55),差异有显著性(P=0.049)。而p15、p16基因丢失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p15、p16基因纯合性丢失及p15/p16基因共丢失现象与卵巢癌发生及发展相关,且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基因;采用血清DNA作为研究载体,可作为研究卵巢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在我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TLIF组(15例)和PLIF组(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评估椎旁肌肉的损伤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4±4.7个月,P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4±4.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小于PLIF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7d的CK明显低于PLI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LIF组患者(P<0.05)。PE-TLIF组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PLIF组有2例出现表浅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术后6个月时,PE-TLIF组Ⅱ级融合7例,Ⅲ级融合8例;PLIF组Ⅱ级融合12例,Ⅲ级融合9例,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时,PE-TLIF手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后入路减压融合术相似的手术疗效,且接受PE-TLIF手术的患者术后椎旁肌肉损伤更少,术后腰部疼痛程度更轻,术后康复更快,但PE-TLIF组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38.
对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PET/CT显像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6岁。因间断性发热2个月、骶尾部疼痛3 d来我中心检查。患者12 a前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症状反复,1 a前确诊间质性肺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盆腔M R I检查怀疑骶尾部肿瘤,遂来我中心行PET/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既往史: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平车推入科,生命体征稳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脏及腹部无明显异常体征,骶尾部压痛(±),神经系统: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PET/CT检查:PET/CT扫描仪为GE公司D iscovery STPET/CT一体机,18F-FDG放化纯度>95%。患者于检查前禁食6~8 h,静脉注射示踪剂18F-FDG 0.12 mC i/K g,休息45 m in后进行PET/CT扫描,CT扫描层厚3.75 mm,PET行3D方式采集数据,层厚为3.75 mm,采集6个床位。PET/CT显像结果:双侧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胸锁关节、椎后小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质疏松(骶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9.
患者男,50岁,因间断性胸闷、心慌1年入院。平素体健,无糖尿病及肿瘤家族史,2008年11月行PET/CT检查。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ST 16PET/CT仪,^18F-脱氧葡萄糖(FDG)放化纯〉95%。患者注射显像剂前禁食〉6h,体质量77k,空腹血糖5.8mmol/L,静脉注射^18F—FDG 296 MBq,封闭视听45min后显像。CT扫描:120kV,100mA,进床17.5mm/周,旋转时间0.8s,  相似文献   
40.
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的防治--附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 15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常见的原因 :对症状未能鉴别、诊断不全面、手术不规范尤其胆囊管残留过长或残留的胆囊管遗留结石。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持续存在或重现 ,原因有多种 ,而预防的关键是认真的术前准备 ,精心细致的手术操作。临床医师应结合病史和特殊检查进行全面分析 ,找出原因 ,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