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感冒清热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感冒清热颗粒中各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上述二者取交集,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中进行处理,得到关键成分及关键靶标;再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感冒清热颗粒“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筛选出的12个关键化合物为配体,以血管紧张转化酶2(ACE2)和SARS-CoV-2 3CL pro水解酶为目的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复方中化学成分共152个,相关靶点293个,其中与COVID-19共同作用的靶标有59个,与之对应有效成分共86个。核心靶点包括PTGS2、PTGS1、DPP4、F10、NOS2、TP53、TNF,关键成分包括β-胡萝卜素、槲皮素、芦丁、山柰酚、柚皮素、金合欢素、芦荟大黄素、葛根素、异鼠李素、芒柄花黄素、二氢血根碱和β-谷甾醇。应用GO富集分析得到42个GO条目,应用KEGG富集分析得到48条相关通路,其中包含细胞凋亡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感冒清热颗粒中关键化学成分与3CL pro和ACE2的结合作用良好,甚至优于部分临床使用的药物。结论:感冒清热颗粒能通过槲皮素、芦丁、山柰酚、金合欢素和柚皮素等成分,调控细胞凋亡通路、癌症通路等,调节PTGS2、PTGS1、DPP4等蛋白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细胞生长凋亡、免疫炎症反应治疗COVID-19;同时感冒清热颗粒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会通过作用于3CL pro及ACE2,来阻断新冠病毒入侵和增殖。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行532 nm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因合并白内障而难以进行详细眼底检查或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3例120只眼,先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有眼底激光治疗指征者及时进行532 nm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经过均较顺利,人工晶体均植入囊袋内,术后检查发现需行激光光凝治疗者共35例38只眼(31.7%),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者12例12只眼(31.6%),保持不变者23例26只眼(68.4%),无视力下降者,经眼底镜检查及FFA检查眼底病变明显好转并保持稳定,无继续进展者。结论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进行白内障超乳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早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发现的病变及时行激光光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33.
刘刚  高丰 《中医药导报》2013,(7):103-104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已行抗青光眼手术眼压已控制的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52例(63眼)和对照组50例(61眼)。治疗组使用复方樟柳碱患侧颞浅动脉皮下注射,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辅以复合VitB口服。观察患者视力、视野的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视力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视力总有效率为68.8%;治疗组视野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视野总有效率为34.4%。治疗组视力、视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明显改善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4.
改良式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0年Kelman介绍球周麻醉后,经不断改进,已被世界不少地区医院使用.作者从1992年10月起,用球周麻醉代替球后麻醉,得到与球后麻醉相同的镇痛、固定和软化眼球的效果,并避免了球后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29眼).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52~82岁,平均68.7岁;老年性白内障20例(2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例(2眼);虹膜睫状体炎并发白内障2例(3眼).手术方式全部为囊内冷冻摘除术.麻醉效果:Ⅰ级:眼轮匝肌完全松弛,眼球固定不动;Ⅱ级:眼轮匝肌松弛,眼球仍有轻微运动,或眼球及眼睑均麻痹不全;Ⅲ级:麻醉达不到要求.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评估X-CARE技术在女性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体检人群中行胸部CT检查的130例女性受检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低剂量螺旋CT扫描(100 kV、40 mAs),实验组采用相同条件并同时使用X-CARE技术.测量两组图像肺尖层面左侧胸大肌、隆突层面降主动脉及左心房的平均CT值、噪声(SD),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并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评估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75).对照组和实验组肺尖层面左侧胸大肌、隆突层面降主动脉、左心房的平均CT值分别为(64.10±9.73)、(40.33士5.52)、(39.49士5.04)HU和(60.06士11.30)、(40.05±5.88)和(39.43士5.24)HU;两组SD分别为(11.99±3.23)、(8.04士2.21)、(7.95±2.18)和(10.43±2.90)、(8.20士1.86)、(8.24±1.97);SNR分别为(5.64±1.38)、(5.37±1.57)、(5.29±1.49)和(6.06±1.73)、(5.13±1.36)、(5.04±1.35);CNR分别为(2.12士1.07)和(1.48±0.8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采用X-CARE技术进行女性胸部CT检查能在减少女性乳腺受到直接辐射的同时保证很好的图像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例18眼接受有晶体眼ICL植入术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术前矫正视力和术后裸眼视力,观察术后6月眼压、角膜细胞内皮计数、透明晶体状态等。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在观察期内无一例发生青光眼、白内障、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8.
39.
p53家族新成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肿瘤抑制基因p5 3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之后 ,人们终于发现了p5 3家族的第二个成员—p73,p73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与p5 3相似。随后又克隆的p5 1基因 ,被列为该家族的另一个新成员。p73及p5 1基因均能激活p2 1的转录 ,引起细胞周期停滞 ,诱导细胞凋亡 ,用于缺失p5 3基因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可能具有很大潜力。本文对p5 3基因家族的新成员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0.
高丰  葛虓俊  李铭  陈燕  滑炎卿  陆芳  孙奕波   《放射学实践》2013,28(8):835-840
目的:探讨肺瘢痕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瘢痕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与52例良性肺瘢痕组织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瘢痕癌首次CT表现、瘢痕癌术前CT表现与良性瘢痕组织CT表现,采用t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例肺瘢痕癌中,26例为腺癌。肺瘢痕癌CT表现:瘢痕癌首次检查与术前检查、瘢痕癌术前检查与良性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癌首次CT表现和良性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凹陷在瘢痕癌首次检查与术前检查、瘢痕癌首次检查和良性瘢痕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瘢痕癌术前检查与良性瘢痕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是否有空泡、周围是否伴有磨玻璃影在良性瘢痕组织与瘢痕癌的首次检查、术前检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癌首次和术前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规则或多角形、长条索边缘及钙化灶的差异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瘢痕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通过仔细观察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病灶内空泡、周边磨玻璃影有助于鉴别肺瘢痕癌与肺良性瘢痕组。随访观察瘢痕组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瘢痕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