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显像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肝机能状态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37例),慢性肝炎(17例),肝硬化(15例),经肘静脉以"弹丸"方式快速注入99m Tc-EHIDA 185MBq后立即以每分钟1帧的速度采集50帧,采集矩阵64×64,放大1.5倍,行肝机能定量因子分析,选因子数为2,分别为肝细胞摄取、排泄因子和胆道排泄因子,有效的将肝、胆系统分离开.结果摄取、排泄因子的PT、T1/2和T2/3的变化规律同肝脏的损害程度一致.结论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可对肝脏机能定量评价,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直肠指检对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影响。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分别于直肠指检前和直肠指检后1d,3d,5d,7d检测BPH组25例与PCa组23例患者的血清FPSA,TPSA及F/T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清FPSA,TPSA及PCa组患者F/T值在直肠指检后1d升高,与直肠指检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d后各项指标恢复至直肠指检前水平,结论:直肠指检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有一定的影响,PSA检测应在直肠指检前或直肠指检3-5d后进行。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原发灶摄取和清除99Tcm-MIBI的能力与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8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99Tcm-MIBI双时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MIBI早期、延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及洗脱率.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远处转移组(31例)和无远处转移组(49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延迟T/N和洗脱率分别为(2.92 ±0.97)%、(1.99 ±0.99)%和(34 ±5.91)%;无远处转移组分别为(1.74 ±0.78)%、(1.97 ±0.86)%和(13 ±4.21)%,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T/N和洗脱率均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 < 0.05),两组间MIBI延迟T/N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99Tcm-MIBI显像早期T/N及洗脱率与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估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帕瑞昔布对老年全麻下行结肠癌手术患者全麻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联合帕瑞昔布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5例.Ⅰ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后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0.5 mg/(kg?min)至术毕],对照组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在术前1 d、术后3 d和7 d进行认知功能测定.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3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gesia score,VAS)以评价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咽痛等老年人较常见的全麻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3 d:15.6%vs 35.6%,7 d:13.3%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12h内镇痛效果优于Ⅱ组(VAS 1 h:22±3 vs 33±7,6 h:19±7 vs 30±6,12 h:10±1 vs 19±1,均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于Ⅱ组(1.61 d±0.34 d vs 2.91 d±0.54 d,P<0.05).结论: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帕瑞昔布可以降低老年全麻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在前列腺增生 (BPH)与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 BPH组 62例与 PCa组2 9例患者血清 FPSA、TPSA及 F/T值 ,并根据 TPSA不同区段对两组患者的 FPSA、TPSA及 F/T值进行比较。结果 在诊断灰区两组 TPSA差别不显著 ,而 F/T值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 ;在 TPSA<4.0μg/L区段 ,两组 TPSA及 F/T值差别均不显著 ;在 TPSA>1 0 .0μg/L区段 ,TPSA和 F/T值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结论 血清 PSA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在诊断灰区 F/T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评价99mTc-3PRGD2-SPECT/CT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获得最终诊断。术前所有患者均分别行食管钡餐、超声内镜及SPECT/CT显像检查并对比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结果:40例食管占位患者中恶性病变32例,包括食管癌31例、平滑肌肉瘤1例;良性占位8例,包括平滑肌瘤6例、食管结核2例。SPECT/CT显像发现1例癌肺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5%、93.8%、87.5%,97.5%、96.9%、100%,90%、90.6%、87.5%,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99mTc-3PRGD2-SPECT/CT显像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诊断其它两种方法无法诊断的远处转移性病灶。99m Tc-3PRGD2可望成为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的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维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级择期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不同剂量组(E1组、E2组、E3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依次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3 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胺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E1~E3组)或丙泊酚2 mg/kg(P组)施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用对E1~E3组分别采用依托咪酯10、15、20μg/(kg·min)持续静脉给药;P组采用丙泊酚6 mg/(kg·h)持续静脉给药。术中所有患者均复合瑞芬太尼0.3μg/(kg·min)维持麻醉。于麻醉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后5 min(T3)、牵拉子宫后5 min(T4)、拔管后5 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数值;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肌阵挛、恶心呕吐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BIS值波动在40~60之间,未发生术中知晓。与T1相比,E1、E2、E3组T4时HR、MAP升高(P<0.05),P组T2时MAP降低(P<0.05)。E2和E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P组延长(P<0.05,P<0.01),4组病人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10μg/(kg·min)]维持给药具有镇静好,苏醒快,对循环干扰小,不良反应小,适用于子宫全切术全凭静脉麻醉维持给药。  相似文献   
89.
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雷  马庆杰  高识  孙大军 《吉林医学》2006,27(2):115-116
目的:评价肺灌注/通气显像(V/Q)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有肺栓塞(PE)的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3.5±11.3)岁。均行肺V/Q显像及肺动脉造影(CPA)。结果:60例患者中44例肺V/Q显像示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不相匹配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PE;经肺动脉造影诊断42例为PE,2例排除PE。16例患者的肺V/Q显像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相匹配稀疏或缺损,提示排除PE;肺动脉造影诊断1例为PE,15例排除PE。肺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97.7%(42/43例),特异性为83.3%(15/17例)。结论:肺V/Q显像诊断PE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的作用,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07例甲癌术后患者,清除剂量131I3.70GBq。间隔3个月后伴有淋巴结、肺和骨转移的患者给予131I5.55-9.25GBq。3个月后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为成功清除;131I甲状腺显像阴性,血清Tg<0.5μg/mol,TgAb阴性为转移灶治愈标准。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结果:107例成功清除76例,清除率71.0%。31例中癌转移灶患者治愈15例(48.4%);有效12例(38.7%);无效4例(12.9%)。清甲剂量组和转移灶剂量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型体。结论:DTC术后131I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降低DTC复发率;而且治疗DTC转移灶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