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目的 运用CT血管成像(CTA)及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GCT)解剖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术前诊断为胃癌、胰腺癌或右半结肠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9~83(68±10.1)岁。80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CTA和CT结肠成像(CTC)重建,并将图像融合,得到血管及肠道的三维图像。观测指标:(1)GCT的长度、管径、走行及其GCT的组成;(2)中结肠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情况;(3)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汇入上级静脉的分布情况。结果 (1)69例(86.25%)患者出现GCT,长度为2.5~25.2(9.2±3.6)mm;管径为3.3~7.2(4.8±0.9)mm。GCT均自腹侧至头侧向右走行,其属支共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4个来源。其中,35例(50.73%)由胃网膜右静脉和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或“3支”型胃结肠干,7例(10.14%)由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2支”型胃胰干,27例(39.13%)由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3支”或“4支”型胃胰结肠干。(2)77例患者出现中结肠静脉,其中53例(68.83%)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0例(25.97%)汇入GCT,2例(2.60%)汇入肠系膜下静脉,2例(2.60%)汇入脾静脉。(3)46例(57.5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34例(42.5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参与了GCT的组成,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者12例,汇入右结肠静脉者10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者7例,直接汇入GCT者5例。结论 CTA及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GCT血管解剖及变异,为临床腹部血管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Bcl2a1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刀片划伤小鼠前额叶皮层的方法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利用划痕及脂多糖(LPS)刺激建立原代小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受损部位及受损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不同时间点Bcl2a1蛋白及其与CD11b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正常小鼠,Bcl2a1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少量表达Bcl2a1。TBI后小鼠神经系统受损部位Bcl2a1~+/CD11b~+及Bcl2a1~+/i NOS~+小胶质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 0. 001),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Bcl2a1,而Bcl2a1~+/Neu N~+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 0. 01)。在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LPS刺激可增加Bcl2a1~+/CD11b~+小胶质细胞数目(P 0. 01)。结论:机械性脑损伤和LPS介导的化学脑损伤均可引起Bcl2a1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23.
糖尿病足是因末梢神经血管病变和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加臭氧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药去腐生肌的调治观念和西药降血糖、抗菌、臭氧抗感染等的优势,病灶愈合有所加快,治疗时间相应缩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激光腔内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患者(45条患肢)行大隐静脉及浅表曲张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彩超显示大隐静脉均闭合,未探及明显血流;未见严重并发症及静脉曲张复发。结论激光腔内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5.
臭氧气浴治疗糖尿病感染性足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称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该病是与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相关的糖尿病重要慢性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膝下动脉成形术联合臭氧气浴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糖尿病足患者(15支病变血管)行膝下动脉成形术联合臭氧气浴,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成功开通膝下动脉,术后臭氧气浴15~20天溃疡愈合?1例未完全开通者于术后20 d行第2趾骨截肢术?3个月后2例患者发现膝下动脉再狭窄,但溃疡已经愈合?结论:膝下动脉成形术联合臭氧气浴是治疗糖尿病足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评价激光腔内闭塞联合泡沫硬化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 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96条患肢,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14 例(共121条肢体)均行单纯静脉腔内激光,B组126 例(共175 条肢体)行静脉腔内激光结合小腿泡沫硬化杂交手术,对比观察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都成功耐受手术,随访率 99.16%(238/240)?A组住院天数(5.8 ± 1.2)d,平均随访(12.26 ± 2.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个月,并发症有隐神经损伤19例?小腿皮肤灼伤 15例?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45例?水肿26例?皮下血肿28例?术后复发8例;B组住院天数(4.2 ± 1.8)d,平均随访(10.56 ± 1.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8个月?并发症有隐神经损伤5例,小腿皮肤灼伤11例,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32例,水肿16例,皮下血肿10例,术后复发6例?两组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激光腔内闭塞联合泡沫硬化杂交手术和单纯激光闭塞术式相比,隐神经损伤?皮下血肿及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感染?小腿皮肤灼伤?水肿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与激光治疗相比,激光联合硬化杂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明显减少并发症,能更安全有效地处理合并静脉性溃疡的曲张静脉,创伤更小和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