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背景:CT三维重建的运用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头颈、脊柱、骨盆、四肢的精确评价有确切的作用。目的:观察三维CT重建成像在诊断和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患者21例,三维CT重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损伤类型,并依据损伤类型,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三维CT重建成像可清楚观察寰枢椎失稳惰况,并依据进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全部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寰枢椎获得骨折愈合和骨性融合,寰枢椎不稳现象均获得有效纠正。提示三维CT重建成像对诊断寰枢椎失稳有较大帮助,并有助于制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2.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通过同一切口实现。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治疗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均随访9个月以上。影像学显示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恢复到6°,Frankel分级恢复1级者6例,恢复2级者3例,无变化者3例。结果表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3.
背景:目前有关上颈椎多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相关文献很少,尚无建立Hangman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报道。目的:建立C2~4节段正常颈椎及不同程度Hangman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模拟及加载验证。方法:选择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CT扫描图像为基础,在计算机工作站利用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在此模型基础上逐步模拟切断双侧C2椎弓峡部、切除C2~3前纵韧带和部分椎间盘的Hangman骨折模型,分别计算正常颈椎、不同Hangman骨折模型在模拟施加50N载荷下,C2~3,C3~4节段三维六自由度的角位移(ROM)。结果与结论: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正常和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最明显,而在旋转和侧屈时与正常标本相差不多。C3~4节段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各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位移和应力验证结果与实验生物力学结果基本相符,提示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颈椎生物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94.
背景:骨性关节炎一直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退变和降解.现已逐步认识到软骨下骨结构及分子代谢的病理变化在关节退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进程中结构及细胞、相关因子和信号通道的变化,分析软骨下骨的病理改变对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使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软骨退变、骨重建、骨代谢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与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论文,了解骨性关节炎进程中软骨下骨骨代谢平衡破坏后在结构及分子信号机制的病理变化,分析这些病理改变与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纳入 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软骨下骨的病理骨重建贯穿骨性关节炎的始终,局部骨细胞的代谢及干细胞分化异常与软骨退变相互影响.通过对软骨下骨病理骨重建过程中骨细胞代谢机制的深入了解,为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5.
背景:CT三维重建的运用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头颈、脊柱、骨盆、四肢的精确评价有确切的作用.目的:观察三维CT重建成像在诊断和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患者21例,三维CT重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损伤类型,并依据损伤类型,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三维CT重建成像可清楚观察寰枢椎失稳惰况,并依据进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全部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寰枢椎获得骨折愈合和骨性融合,寰枢椎不稳现象均获得有效纠正.提示三维CT重建成像对诊断寰枢椎失稳有较大帮助,并有助于制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骨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复习有关文献,就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病情况、组织来源、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结果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尤其是膝关节附近。临床最常见症状是疼痛,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X线显示长骨干骺端不规则低密度影。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达具有特征。结论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比较少见,诊断主要靠免疫组化。宜采取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97.
背景:目前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目的: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随访均超过6个月.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观察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优17例,良14例,可8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脱位2例(交流障碍,不能配合置换后康复训练),深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感染5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心脏衰竭、应激性溃疡、肺栓塞、假体周围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表明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下地负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3前纵韧带切断加C2~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4节段分别在0.5、1.5、2.5 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 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II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Hangman骨折的一个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99.
100.
背景: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应用以及肿瘤切除原则的确立,保肢手术成为一种趋势。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效果。 方法:2001/2010共收治19例髋臼周围骨肿瘤病人,其中6例行国产半骨盆人工假体置换,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50个月)。 结果与结论:按Enneking方法评估疗效,良4例,一般2例。提示只要严格掌握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髋臼;骨肿瘤;假体;人工半骨盆假体;疗效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