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胫骨中上段骨折患者20例,应用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术后胫骨愈合及功能,包括骨折术后成角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AKSS评分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13.5±5.8)个月,在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断端骨折块在矢状位成角的平均角度为(3°±2°),20例患者胫骨骨折处均愈合良好,其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应用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复位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2.
83.
Background:Forsupracondylarfractureoffemur,mostscholarsthinkreducingcomplicationsfrombedrestandgainingwelljointfunctionasprinciple.Dynamiccondylarscrew(DCS)havecompressionfunctionandstrong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soithasbeenusedwidelyasinternalfixationoffemoralsupracondylarfrac-ture.From1998~2000,wehaveappliedDCStotreat15caseswithsupracondylarfractureoffemur,andhaveachievedgoodef-fects.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nfunctionrestorationofkneejointaftertreatmentoffemor…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根据损伤类型选择术式的手术策略对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在本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骨折生物力学特点,将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分为两种类型,即经椎体长斜形骨折12例,经椎体短斜形骨折7例。同时参考骨折性质和神经损伤情况,制定相应手术方案。其中,经椎体长斜形骨折患者11例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其中2例合并齿状突骨折,同时予以手术),1例采用前路手术;经椎体短斜形骨折4例采用前路手术,3例采用后路手术。根据ASIA分级标准评估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随访X线片、CT等,观察术后颈椎序列、内固定物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9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均获得平均24个月(12~28个月)的随访,植骨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4.5个月,未发生置钉造成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损伤。无内固定破坏。多数患者神经功能较前有所恢复。[结论]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颈椎骨折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和病情特点进行分类手术治疗,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5.
下颈椎内固定技术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下颈椎的内固定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颈椎外科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进展。目前,下颈椎前路内固定技术以带锁钉的限制性钢板固定占主导地位,而下颈椎后路则以侧块钢板和椎弓根系统固定占主导地位,但椎弓根固定系统在生物力学上更具优势。只要熟悉颈椎的解剖并规范手术操作绝大多数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6.
背景:熟悉颈椎解剖及椎弓根螺钉的特性,术中规范操作以及个体化置钉等是置入治疗成功的关键.目的:了解颈椎椎弓根钉材料置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术中和随访期内材料及宿主反应及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2-02/2006-02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具有完整随访病例资料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1例.18例合并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6例,8级1例,C级4例,D级7例.方法:①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置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41例.病例于术前行X射线片、CT及MRI检查,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②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施术者为第一作者,主任医师,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职责要求.主要观察指标:①螺钉置入过程中材料及宿主反应.②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材料及宿主反应.③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1例全部获得6~12个月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①螺钉置入过程中材料和宿主反应:共置入218枚螺钉.12枚在初次置钉后有松动感,其中11枚经调整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或,和增加螺钉直径或长度后松动感消失,另外1枚经上述处理无效后通过增加固定节段维持了稳定性.10枚钻孔后钉道出血较多,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在显露时造成C1.2问静脉从出血,经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其中1例因术野不清改用Apofix内固定.②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材料反应及宿主反应:共置入螺钉218枚.196枚位置正确,2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其中1枚造成神经根损伤,1枚疑有血管损伤.38例获满意复位并骨性愈合,3例因系陈旧骨折脱位术中复位不完全并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其中1例术后因退钉而改行前路手术;其余未发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损伤及内固定破坏.③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18例合并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除A级6例无变化外,余12例均有1~2级改善.结论:①颈椎椎弓根钉材料置入后发生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几率低.②置钉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观察时间治疗法服用塞来昔布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于2005-08/2006-04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女性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和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各组1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并要求镇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每次间隔4h以上;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西尔大药厂波多黎各分厂,批号:0408064)400mg,术后禁食水期过后给予口服塞来昔布200mg,次日起按每日2次常规服药,期间可按患者要求给予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镇痛,每次间隔4h以上;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患者术前3~7d每日通过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疼痛周期及峰值,术后在峰值时间前35min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对无明显疼痛周期的患者,参照Labrecque的研究结果确定服药时间。记录3组患者术后应用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次数,术后12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功能锻炼后的屈曲角度。结果:纳入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术后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次数明显低于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以24~48h为例,分别为(0.750±0.173),(0.625±0.143),(1.125±0.121)次,P<0.05]。②功能锻炼同期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术后第4天为例,分别为7,5,4分,P<0.05)。③塞来昔布时间治疗组在术后第6,7,9天时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屈曲角度高于塞来昔布常规治疗组、盐酸哌替啶肌注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术后第6天为例,分别为(87±2)°,(76±2)°,(64±1)°,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痛阈,明显减少术后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次数,缓解功能锻炼期关节疼痛。采用时间治疗法服用,可更为明显地降低患者功能锻炼期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早达到功能锻炼目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8~74岁,中位数64.5岁。L3~4、L4~5、L5 S1狭窄9例,L3~4、L4~5狭窄11例,L4~5、L5S1狭窄28例。中央型狭窄36例,侧隐窝狭窄12例。所有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其中33例合并下腰痛,15例合并下肢疼痛;29例下肢皮肤感觉异常,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鞍区感觉障碍。病程0.5~11年,中位数3.5年。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侧弯及后凸畸形。术后随访观察腰椎稳定性、腰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80±0.50)h,术中出血量(325.00±42.00)mL。术中1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经硬膜囊表面覆盖肌筋膜片并严密缝合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中位数26.5个月。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腰椎不稳,腰部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疗效评分标准(15分法)评定,优23例、良19例、中4例、差2例。结论:经后路单侧开窗椎管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现代高科技战争突破了战地限制,可使用高制导武器装备随意打击远距离敌方目标,高炮官兵在应对地面战场进攻的同时,还要应对随时的远程打击,迫使参战或演习人员始终处于紧张的心理应激状态,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对于高炮官兵心理健康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所得结论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