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蚕丝丝素蛋白膜是一种具有弱碱性和弱酸性的两性荷电膜。因此在丝素膜-水溶液体系中,水溶液pH值变化会影响丝素膜上溶质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丝素膜的等电点pH≈4.5。丝素膜上药物渗透实验的结果表明:在pH=3.0~9.0的范围内,当溶液的pH<4.5时,丝素膜带正电,正离子苄三甲氯化铵的渗透系数下降;当溶液的pH>4.5时,丝素膜带负电,负离子酚磺酸钠的渗透系数明显下降。中性分子间苯二酚在丝素膜上的透过不受外部溶液pH值变化的影响。当溶液的pH>8或pH>4.5时,离子化的药物5-氟尿嘧啶或维生素C的渗透系数明显变小,这是因为两者分别在pH=8(pKa=8.0)和pH=4.5(pKa=4.25)以上变成带电离子。这表明离子化药物在蚕丝丝素膜上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对溶液pH值变化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62.
根据蚕丝丝素蛋白等电点约4.5的特性,以CdCl_2·2.5H_2O和CH_3CSNH_2为原料,将CdCl_2用明胶包覆后置于定制的丝素膜反应器中,在pH=6条件下制得纳米 CdS。经 UV、AFM表征,CdS的平均粒径为 5~10 nm,其对活性染料 KD-8B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配合臭氧注射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配合臭氧注射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调节免疫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臭氧注射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4.
正分泌性中耳炎,又名中耳积液,是以中耳内黏液或液体积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好发,发病率高,为儿童耳鼻喉最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在患儿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该病好发于儿童,主要与小儿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结构有关。人耳的鼻腔与中耳腔通过鼻  相似文献   
65.
背景:壳聚糖和介孔生物玻璃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止血性能,但壳聚糖止血作用有限,介孔生物玻璃粉体方式止血,给应用带来不便。目的:制备壳聚糖/介孔生物玻璃复合多孔膜并检测材料的性能。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介孔生物玻璃复合多孔膜。结果与结论:通过冷冻干燥法可以实现壳聚糖和介孔生物玻璃的均匀复合。制备的复合多孔膜的孔隙分布较均匀;多孔膜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吸水率的大小与壳聚糖和介孔生物玻璃质量比相关;多孔膜的孔隙率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10天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 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对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认为IB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可能为环境因素及免疫异常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引起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其中免疫异常及肠道持续的炎症损伤被认为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68.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膜中丝素的构象部分由无规线团或SilkⅠ向SilkⅡ转变,同时力学性能变差。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复合膜表面沉积出较多的类骨羟基磷灰石(HA),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优良的诱导类骨HA沉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9.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呕血、黑便7年余再发1 d”于2017年3月入院。患者2006年因乏力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骨髓细胞学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Ph1染色体阳性),后一直服用“羟基脲、干扰素”抑制骨髓增殖。因有骨髓移植意愿及合适供体,行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清髓预处理方案后于2010年5月行HLA 全相合的同胞供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30 d突然出现肝区疼痛,并解墨绿色大便,考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予他克莫司(FK506)4 mg qd,好转出院。出院6个月后出现呕血、黑便、体重增加5 kg,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胃窦溃疡(活动期),十二指肠降部毛细血管扩张症、门脉高压性胃病,CT示肝脏体积缩小、脾肿大、腹水。考虑为胃窦溃疡出血,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因经费问题停用他克莫司改服环孢素200 mg/d。 2011年1月患者再次呕血入院,超声提示门静脉内径约13 mm;增强CT见肝实质内多发小片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影(图1),脾大,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扭曲增粗,腹腔积液;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考虑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治疗,出院后嘱其长期口服华法林并监测凝血功能。allo-HSCT 1年后骨穿未见幼稚细胞,停用环孢素。因患者腹胀明显,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后超声提示血流通畅。2012年6月复查超声发现血流欠通畅,再通、溶栓均失败。此后呕血、黑便及腹胀症状反复出现,多次进行内镜下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图2)。 此次患者查体:体温 36.5℃,脉搏7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3/60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欠佳,全身皮肤黏膜苍白,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膨隆,腹壁可见曲张静脉,肝肋下未及,脾左肋下5 cm,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血红蛋白 97 g/L。大小便常规正常。肝功能示:白蛋白32.8 g/L,球蛋白20.5 g/L,总胆红素30.6 μmol/L,直接胆红素12.1 μmol/L,间接胆红素18.5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 113 IU/L,碱性磷酸酶 89 IU/L,胆碱酯酶2 238 IU/L;凝血功能大致正常;乙、丙肝阴性;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弱阳性。肝脏CT血管造影(CTA)示:肝实质密度不均匀,静脉期肝后叶局部见小片状稍低密度影,门静脉内高密度支架影(图3),支架内呈低密度影,内未见充盈缺损,脾大,食管下段、胃底静脉迂曲扩张。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图4)。考虑HVOD。外科会诊建议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肾分流术,患者同意手术,但术中见脾静脉主干附壁血栓形成,静脉壁菲薄质脆,遂行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症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0.
2007年4月,本中心在对一居民楼住宅进行居室空气质量委托检测时,发现FD-3013A智能数字辐射仪显示最高读数达到400 μGy/h以上.笔者立即携带相关仪器再次对现场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