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9 毫秒
21.
该文报道1例前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与CT表现。患者男, 42岁, 因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入院。CT表现为前上纵隔与动脉关系密切、含钙化软组织密度占位, 增强后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手术病理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22.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手术治疗,三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但尚未达成共识。介入科医师应当充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CT冠状动脉成像已经成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综述前瞻性心电门控、迭代重建算法、低kV技术以及心脏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推荐在临床上根据CT机型、病人的体质量指数、心率变异联合应用多种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并针对每例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扫描方案,以便在影像信息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62岁,因言语不清伴右眼视物不清3 d就诊。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全套检测均正常。体格检查:血压155/71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分,定向力正常,口齿不清;双侧瞳孔直径3.0 mm,光反应灵敏,两侧眼球活动无异常,粗测视野右侧同向偏盲;两侧额纹对称,两侧鼻唇沟基本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可疑5级-,余肢体肌力5级,两侧肌张力无异常,两侧腱反射对称阳性,巴宾斯基征阴性。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史。头部CT检查示左枕叶低密度,诊断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 32例老年人下肢DVT的病例诊治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老年人下肢DVT最常见的重要因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长期卧床 (6 2 .5 % )、高脂血症 (2 5 % )和糖尿病 (12 .5 % )。临床表现以肢体肿胀、疼痛、肌肉压痛最为常见 ,皮肤红紫 (6 9.8% )多见 ;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象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清酶升高。诊断以实验室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 (MRI)或多普勒超声检查 (DUS)为首选。经抗凝治疗 4~ 8周 ,患者基本痊愈。结论 :老年人下肢DVT应尽早明确诊断 ,积极治疗 ,4~ 8周患者基本痊愈 ,并可预防肺栓塞 (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34岁.2007年2月因"上腹痛15 h"入院.体检:上腹部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示WBC 19.6×109/L,血淀粉酶U/L,血糖13.6 mmol/L,LDH 580 U/L,AST 366 U/L.腹部CT提示胰腺坏死及胰周大量渗液,Balthazar分类为E级.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禁食、空肠营养、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于2007年4月出院.出院时复查腹部CT仍提示腹腔较多渗液,2个月后复查腹部CT提示胰腺巨大假性囊肿,其后患者辗转至多家医院就诊,未果.  相似文献   
27.
28.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MRI表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对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MR表现的认识,为治疗前病情评估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M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4例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和10例外侧支持带损伤的MRI检查病例,观察内外侧支持带及周围结构损伤MRI表现,并观察内外侧支持带损伤与髌骨脱位的关系。结果 MRI共显示31例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其中3例为中段嵌顿在内侧髌股关节间隙内,未行分级;18例存在髌骨附着处损伤,10例存在股骨附着处损伤。MRI评价I度损伤2例,Ⅱ度损伤21例,伴髌骨半脱位或脱位15例,Ⅲ度损伤5例,全部伴髌骨脱位。同时伴3例内侧髌胫韧带损伤,3例内侧髌骨半月板韧带损伤;10例髌骨外侧支持带损伤,均为横韧带损伤。结论 MRI可很好地显示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特点,髌骨易于外脱位主要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解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9.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夹层仅局限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而无主动脉受累。临床罕见,尸检其发病率为0.06%[1]。自1947年  相似文献   
30.
陈则君  孟宪平  谢旭纲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417-1417
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 culcer,PAU)常发生于主动脉,以降主动脉多见,主动脉弓次之,极少出现在升主动脉[1]。笔者遇见1例发生于颈总动脉报道,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头昏、头晕继而晕倒,伴意识丧失,约1~2min后清醒,既往有二次类似发作史,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