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为了解呼和浩特市饮食业餐具卫生质量现状,以便为今后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我们于1996~1998年对呼市203家饮食业的2565份餐具进行了卫生细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调查内容:抽检呼市国有和个体餐馆共203家的盘、碗、碟、勺等餐具。检验方法:随机抽取保洁柜内的或摆到餐桌上待用的各类餐具样品。现场按GB14934—94中“纸片法采样与检验”方法[1]进行采样,将采样纸片置37℃培养16~18小时观察结果。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大肠菌群阳性。若纸片呈均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CT定量分析肺动脉栓塞病情严重等级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PA证实的APE患者,均行CT检查,总结患者CT征象、明确PE患者病情严重等级并以临床及CTPA结果为基准计算分级准确率。结果 PE患者平扫征象以局限性密度增高、局限性密度减低、肺动脉异常扩张、两肺后部胸膜下斑片、索条影等为主,大部分患者栓塞区碘基值显著低于对照区,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准确性为93.0%(40/43)。结论平扫结合相关病史可及时确定PE发生风险,CT定量分析可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准确性高,CT检查在PE中应用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腔内的撕裂内膜走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AD患者的CTA资料,在胸腰椎体和椎间隙层面轴位图像上确定夹层动脉撕裂内膜与管壁两个结合点的位置,并计算真腔所处夹角角平分线(TLIAB)的钟点数。同时观察AD对主动脉分支大血管的影响情况。结果 升主动脉段Stanford A型内膜撕裂由主动脉根部向弓部呈顺时针旋转;真腔位于主动脉腔左侧约3~6点位置,TLIAB位置的平均钟点数为4.16±1.51。降主动脉段AD内膜撕裂由近端向远端呈逆时针旋转,Stanford A型和B型撕裂模式大致相同,旋转幅度相似;主动脉弓降部真腔位于主动脉腔右侧,TLIAB位于8~9点,降主动脉远端TLIAB位于7~8点。左冠状动脉均开口于真腔,其钟点数(3.82±0.41)与对应层面TLIAB(3.69±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40);右冠状动脉开口紧邻血管壁内膜撕裂处。Stanford A型和B型AD的降主动脉段分支血管起源部位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内膜呈螺旋状撕裂,升主动脉段由主动脉根部至弓部呈顺时针旋转,降主动脉段由弓降部至远端呈逆时针旋转且Stanford A、B型的旋转模式大致相同。Stanford A型和B型AD主动脉分支大血管的受累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1-12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1000例病人的CTA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0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例,发生率为3.6%。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6~74岁,平均52.2岁。其中左冠优势型2例,均衡型5例,右冠优势型29例。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12例(33.3%);左冠状动脉变异19例(52.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5例(13.9%)。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价低辐射剂量与低对比剂剂量下的前门控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项扫描-注射技术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共连续选取31例病人,心率(heart rate,HR)<75次/min、心率变异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5次/mi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Kg/m2,体质量(body mass,BM)≤65Kg。BM≤55Kg采用2.5ml/s流率,55Kg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4岁,因阴囊坠胀不适加重3个月于2019年12月4日就诊.彩超示右侧睾丸内混合型包块和右侧附睾区实性团块,性质待定,门诊拟"右阴囊肿物"收入院.患者2010年曾行右侧腹股沟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切除术.查体:右侧阴囊内可触及3个肿物,无明显触痛,右侧睾丸触诊不清,右侧阴囊上方脂肪增厚.MRI示右侧阴囊、睾丸外侧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扫描方案的改良以控制对比剂剂量,评价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改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手动触发扫描,CTCA扫描注射10~12 s对比剂药量,B组采用循环时间测试扫描,循环时间测试对比剂剂量20 mL ,CTCA扫描注射14 s对比剂药量。比较2组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与辐射剂量。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A、B 2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剂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14 mL ±3.85 mL vs 86.60 mL ±6.21 mL , t=-31.142,P=0.000)。A、B 2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4 mSv vs 5.66 mSv ,t=-1.475,P=0.145)。结论手动触发扫描可以在大幅度减低对比剂剂量的前提下获得可评估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下肢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中下段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134例受检者中94例病人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外伤致动脉血栓3例,动脉瘤8例,大动脉炎2例,下肢搭桥术后7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术后1例,动静脉瘘2例,夹层5例,正常表现12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手术或临床证实。与DSA比较,MSCT下肢动脉成像对下肢各级狭窄及闭塞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心脏黏液瘤是较为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复杂且缺乏特异性而易误诊,既往超声检查基本能满足临床诊 治需要.随着螺旋CT 技术的日趋成熟,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成为心脏疾患的一种常规检查.因心脏黏液瘤发病率低, 国内外有关CT 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1-3] ,对该病的认识尚有不 足,可能造成对较小病灶的漏诊或误诊.本文分析7 例经手术 与病理证实的心脏黏液瘤的CTA 表现,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临床可疑胆总管下段结石97例,均行上腹部常规MRI、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行薄层扫描.比较增加薄层扫描前后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ERCP证实.结果 常规扫描诊断符合率为76.29%,增加薄层扫描后符合率为94.8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5).结论 薄层扫描可提高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有助于小结石、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