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一个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病人和未发生高血压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2年内动脉弹性的变化的相关性,探索血清FFA、动脉弹性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一纵向研究。社区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33~60岁),随访2年。记录新发高血压例数,采用CVProfilor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随访期间,有12人失访。结果1)与未发生高血压者(n=97)相比,新发高血压病人(n=19)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水平增高[(217±68)μmol/L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86±46)μmol/L,P=0.04],而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降低(1.60±0.37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90±0.46,P=0.009);2)与未发生高血压者相比,新发高血压者2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增高(P均<0.01),而其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改变值(ΔC1和ΔC2)有降低趋势(P均>0.05);3)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全部参与者2年的ΔC1与基线空腹血清P/S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01,P=0.041),独立于基线收缩压水平和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新发高血压者的基线空腹血清P/S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0.412(0.172~0.991,P=0.048)(在调整了经典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后)。结论空腹血FFA组成异常是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大动脉弹性年龄相关改变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短期补充鱼油对超重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重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短期摄入富含n-3脂肪酸的鱼油对其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社区高血压患者52例(男41例,女11例)经洗脱期去除6例后,随机分为鱼油组(n=23,补充3 g/d鱼油胶囊)和安慰剂组(n=20,试验过程中有3例被去除,补充3粒/d安慰剂)共8周。桡动脉脉搏波测定法测量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结果:鱼油对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鱼油组干预前后即基线与8周后比较,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均显著性增加。RM-ANOVA分析显示两组之间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在基线与8周后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和P=0.008),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它们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和P=0.007)。鱼油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指数、心率和血压水平的影响:安慰剂组大动脉弹性指数在基线和8周后之间保持不变,而鱼油组大动脉弹性指数则显著性增高,RM- ANOVA分析显示两组大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改变、收缩压改变、舒张压改变和心率改变之后,全部参与者基线与8周后大动脉弹性指数的改变、空腹血清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的改变呈独立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415,P=0.004)。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短期鱼油补充改善其大动脉弹性,与其改变的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托吡酯、心理疗法、舍曲林联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无抑郁组(120例)及抑郁组(140例),每组再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无抑郁对照组及抑郁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为既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片50 mg口服,每2 d 1次。无抑郁治疗组的治疗:第1步:在既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片50 mg口服,每2 d 1次;第2步:心理治疗。抑郁治疗组在同无抑郁治疗组进行前2步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第3步,联合舍曲林每日50 mg,早餐后顿服,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各组的癫痫改善率和有效控制率、SD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治疗能提高无抑郁组的癫痫改善率和有效控制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降低SDS评分,提高QOLIE-3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步疗法能显著提高抑郁组的癫痫改善率和有效控制率,显著降低SDS评分和提高QOLIE-3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托吡酯、心理疗法、舍曲林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痫方案,适用于大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差异和大、小动脉弹性功能2年的变化.方法 社区筛选高血压病患者103例(33~60岁),并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匹配),随访2年.采用CV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高血压组91例,非高血压组97例得到随访.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n=91)的C1、C2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病患者[n=97;C1,11.9±3.9比非高血压组:(14.0±4.2)mL/mm Hg×10,P=0.001;C2,4.9±2.2比非高血压病组:(6.1±2.6)mL/mm Hg×100,P=0.001].2)高血压病患者2年的小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值(△C2)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病患者[-0.24±0.25比非高血压组:(0.75±0.31)mL/mm Hg×100,P=0.014],其大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值(△C1)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3)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n-3脂肪酸水平[(96.0±38.9)比非高血压病组:(123.0±36.0)μmol/L,P=0.001]、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1.60±0.37比非高血压病组:1.90±0.46,P=0.009)显著降低.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基线空腹血清亚麻酸(18:3 n3)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2.483(1.480~4.166,P=0.001),而DHA(22:6 n3)的为0.329(0.195~0.554,P=0.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年龄相关降低过程加速,空腹血清FFA组成异常(如亚麻酸增高,DHA下降),可能是其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微嵌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微嵌合现象(microchimerism)的存在及其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方法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大段股骨干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和组织学切片检查,并对不同组织器官进行性别决定因子Y(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模式;对照组X线及组织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移植骨被大量骨痂包绕,以及畸形愈合等排斥反应征象。Sry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器官组织的微嵌合发生率及嵌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术后期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受体的一些器官组织存在着微嵌合现象,且微嵌合发生率与受体对移植骨组织相容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32例,比较其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及心功能变化。治疗后患者NO上升,ET及AngⅡ下降,FDM及心功能明显改善(P均〈0.01,〈0.05)。提示缬沙坦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内皮功能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组成与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抗性、年龄、血清锌和饮食的关系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社区人群整群抽样、病例对照方法,筛选出高血压患者109例,其中肥胖患者70例,非肥胖患者39例,并以饮食习惯相近的123例血压正常个体(其中肥胖个体66例,非肥胖者57人)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衍生化法检测空腹血清各种FFA浓度,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分层分析显示空腹血清FFA组成(包括n3PUFA水平、P/S比值、C20:5/C18:3、C22:6/C20:5及C20:4/C18:2比值)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即小于45岁年龄组高血压患者的FFA改变显著性大与超过46岁年龄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FFA改变显著性大于女性。(2)分层、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清FFA组成与腰臀围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锌水平、饮食习惯相关(均P<0.05)。(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锌水平略低于非高血压个体(14.9±5.0vs非高血压组16.8±6.4)μmol/L,P=0.4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游离脂肪酸组成改变与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锌缺乏、年龄和饮食有关,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和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5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每日1次口服,共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共4周。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被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7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6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慢血流的易发因素。将76例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叶酸治疗组36例和对照治疗组40例,比较叶酸治疗的疗效。应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男性56例,占73.68%;多数患者有吸烟史(40例,52.63%)、糖尿病史(18例,23.68%)和高血压病史(12例,15.79%),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70.0%,对照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体重指数高、吸烟史、血脂水平高、尿酸值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为慢血流的易发因素,叶酸治疗慢血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氨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剐检测PCI前后的NT—proBNP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可以早期敏感地预测心肌缺血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及PCI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曲美他嗪能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使缺血心肌更早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