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维甲酸诱导分化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放射性碘治疗过程中应用维甲酸(RA)治疗的作用。方法20例患者在^131I治疗期间由于全身^131I扫描显示肺或骨转移灶不摄取碘或摄碘能力不够不足以达到治疗目的,在下一次治疗前1.5个月服用RA。将RA治疗后^131I摄取较前增加的病例归为治疗有效组,而RA治疗后无^131I摄取或同前相比^131I摄取无变化的病例归为治疗无效组。应用配对t检验来比较RA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共计25例次在^131I治疗期间服用RA,其中11例次(44%)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382-1000ng/ml)较治疗无效组(176.35~616.25ng/ml)增高明显,但治疗前后Tg值进行统计学比较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治疗能恢复DTC细胞的摄碘功能。  相似文献   
62.
医学影像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重要综述了近20年来常规X线、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CT、磁共振、PET及PET/CT、超声在肿瘤医学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63.
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PET/CT用于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CT显像,以寻找其原发灶。结果:41例患者(41/54,75.9%)PET/CT检出原发灶。13例(13/54,24.1%)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例患者(35/54,64.8%)PET/CT发现其他影像学手段未发现的新病灶。结论:PET/CT在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疗前FDG PET-CT获得的NSCLC原发灶代谢参数及其临床因素对NSCLC放疗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3年间在本院首程放疗前行PET-CT的170例NSCL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因素、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及TLG等参数与患者预后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65.
核素法探测前哨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并评价前哨淋巴结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3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Ⅰ b1期19例,Ⅰ b2期15例,Ⅱa期3例.术前注射99Tcm-右旋糖酐(DX),进行SLN显像;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对离体淋巴结再次进行探测,明确SLN.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SLN及非SLN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①本组37例病人,SLN检出率为97.3%(36/37).36例病人共检出SLN 83枚,平均每例2.3枚.36例病人中,8例病人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占22.2%.SLN检测的敏感性为87.5%,准确性为97.2%,阴性预测值为96.6%,假阴性率为12.5%.②36例中69.4%(25/36)的病人SLN位于双侧;83枚SLN中89.2%(74/83)位于闭孔和髂内、外血管区.③术前SPECT/CT融合图像较平面显像多检出4枚宫旁淋巴结.结论术前SPECT/CT三维断层显像检测宫旁淋巴结优于平面显像,更能对SLN在术前进行准确定位;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病人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国家专利数据库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0月27日为止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发明专利,通过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组方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复方专利91条,涉及中药318味,其中高频中药有夏枯草(45次,49.45%),柴胡(34次,37.36%),浙贝母(33次,36.26%),昆布(33次,35.16%),海藻(30次,32.97%),主要归属肝经、肺经,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9组,聚类分析分为4类。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紧扣“气”“痰”“火”“瘀”的病机特点,其中药治疗的基础方可考虑用白芍、地黄、柴胡、黄芪、夏枯草、浙贝母、牡蛎,基础药对可考虑陈皮-香附,昆布-海藻,玄参-黄药子。  相似文献   
67.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为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勾画提供了代谢信息,但在其图像上勾画肿瘤边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关于18F-FDG PET/CT图像上肿瘤边界的阈值的确定、如何改善呼吸运动所致的PET与CT图像融合不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14例骨转移灶在^131I治疗前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和79%,骨转移手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53%。24例骨转移伴有疼痛,^131I治疗止痛有效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8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部分缓解率为38%。18例接受单纯^131I治疗者,无1例骨病灶完全消除,而手术加^131I治疗的14例中,9例骨病灶完全消除者均为单发骨转移灶。结论 ^131I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能缓解骨疼痛,并对部分骨转移灶有消除作用。手术合并^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限的骨转移灶可以有效地消除病灶,建议对局限性骨转移灶行手术加^131I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9.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F—FDG PE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通过一次性全身显像,可以检出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的隐匿病灶,对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疗效监测、早期检测残存或肿瘤复发方面也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但PET对局部组织结构分辨能力远不如 CT和MRI,PET—CT则通过解剖和功能图像的融合技术克服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70.
席欢  郑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10):1571-1574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及术后131I治疗等,131I治疗后DTC复发及转移可影响临床后续治疗及其效果。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为常规影像学监测疗效手段,而131I SPECT/CT将功能代谢与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可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本文就131I SPECT/CT用于131I治疗DTC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