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探讨组成胸部快速自旋回波法成像的T2WI优化参数,并比较用外周脉搏门控TSE-T2WI与不用门控(NDO-DPPU)TSE-T2W的图像质量。结果:TSE/T2W序序列用与不用外周脉搏门控,图像质量差别小;增加回波链的长度,同时会增加运动伪影。结论:肺部MRI检查无需使用外周脉搏门控,但纵隔MRI仍需使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影像图像存储(归档)传输系统——PACS系统.全面解决医学图像自动化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一方法:软件建立包括RIS系统、HIS系统和PACS系统.硬件建立:硬件主要有接口设备、存储设备、主机、网络设备和显示系统.结果:实现PACS管理模式.即实现图像获取、数据库管理、在线存储、离线归档、图像显示及处理、与外部信息系统的接口、胶片打印以及用于传输数据的高速局域网和支持远程数据传送的广域网。结论:不同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PACS系统.重点考虑工作站分布及网络结构、布局等  相似文献   
6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信息革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这一迈向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已经不再陌生,因为我们早已听惯了PACS这个名字,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PACS是继RIS(radiolog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9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减少>50%定义为显著狭窄。结果在69例患者冠状动脉的788节段(血管直径≥1.5mm)中,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者为778节段(98.7%),其中64层螺旋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99.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和95.1%。如果在方法学上进行校正,敏感性将达91.8%。结论64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95.2%)较高,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初步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的筛选方面,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5.
DR-PACS-RIS系统在批量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DR-PACS-RIS系统在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112例胸部体检者的X线胸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日体检工作量、人均体检时间、医师平均每例阅片时间以及存储成本情况。结果日均检查223例,平均每例体检耗时仅1.1分钟,摄片工作时间约4小时,医师平均阅片及报告时间约1分钟/例。日均图像存储成本约1元。工作站具有统计工作量及多种查询功能。结论在体检中心配备DR-PACS-RIS胸片体检系统切实可行,能够收到明显的正面效益。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66.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9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的40%~80%时相上进行图像重组。对直径>1.5mm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扫描时所有患者心率33~108次/min,平均62.2次/min。心率波动0.2~46.9次/min,平均4.4次/min。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的图像占93.9%。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相关。心率<69.7次/min及心率波动<15.7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心率<63次/min时,舒张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心率>67次/min时,收缩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重组时相窗从舒张期切换至收缩期的心率范围为63~67次/min。结论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减低心率及心率波动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7.
为了使磁共振扫描系统能正常运行,保证图像质量,我们定期对设备进行了保养。1材料与方法采用PhillipsACSNT151.5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每季度进行一次保养,保养内容包括:①硬件的检测:数据采集系统、梯度系统、重建系统、射频发射系统等自动检测,主要部位安全接地、部件之间的阻抗、冷冻系统、主磁体系统、扫描床、射频发射与接收线圈等。②定期图像质量检测PIQT。③清洁。④软件备份。2结果2.1硬件检测结果①部件之间阻抗,见表1,2,3。②冷冻系统压缩机压力:输出HC—8B?C:310,输入HC—8B?C:140,压缩机计时器:时间:3?4?2002,计时器时间:61340小时。③磁体系统:液氦消耗量:<0.1cc?h,检查电池、磁体压力感受器正常,调整B0。④扫描床进出、上下顺利。⑤自动进行数据采集系统、重建系统检测,射频脉冲功率放大检测,射频输出功率检测,射频接收线圈的检测,系统对检测结果自动分析,结果带“”表示异常,必须重新进行调整。⑥梯度系统自动检测并分析结果。若结果带有“”,必须重新调整梯度系统。2.2定期图像质量(PIQT)检测结果①信噪比与均匀度:最大信噪比为110,最大均匀度为94%。②线性度:畸...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对比研究钆贝葡胺(Gd-BOPTA)与钆喷酸葡胺(Gd-DTPA)在磁共振增强榆查中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第一部分同顾性分析40例无颅内疾患成人MR增强图像资料,其中20例应用钆贝葡胺,另20例应用钆喷酸葡胺,均使用标准剂量(0.1 mmol/kg体重),两组年龄、体重相匹配,比较两组下鼻甲与正常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第二部分10例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患者间隔24~48小时分别用标准剂量(0.1 mmol/kg体重)钆贝葡胺与钆喷酸葡胺行磁共振增强检查,比较二者对转移瘤的显示情况及病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结果 第一部分钆贝葡胺组下鼻甲与正常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36/6±11.9)高于钆喷酸葡胺组(25.6士8.1),P=0.002.第二部分10例脑转移瘤中有3例钆贝葡胺增强检查比钆喷酸葡胺增强榆查多榆出一小病灶;5例钆贝葡胺比钆喷酸葡胺对病灶强化更明显;另2例两者无明显差别.钆贝葡胺与钆喷酸葡胺增强后病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平均对比噪声比前者(22.5±10.5)明显高于后者(12.0±6.4),P<0.009.结论 同等剂量条件下,使用钆贝葡胺行MR增强检查不仅使脑转移瘤显示更清晰,对比更明显,而且能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改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9.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需接受冠状动脉CT(CTA)检查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原则,对比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总量/(扫描时间+8)ml/s,同样流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进行冠脉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CT值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进行评分,分析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的可行性。结果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冠脉CTA检查后,100例检查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平均强化程度为(420.19±56.59)HU,冠状动脉显示评分得3分比例为88.78%,得2分比例为11.22%,无得1分者。结论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炎症常广泛累及腹膜后间隙,尤其是肾旁前间隙;国内外学者大多注重于研究AP累及腹膜后间隙[1-2].由于腹膜下间隙间接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连,因而腹膜下间隙也是AP炎症蔓延的途经之-[3].查阅文献,AP累及腹膜下间隙研究少见,因此本文总结分析了91例AP患者腹膜下间隙的发生率及其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AP累及腹膜下间隙的CT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