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性的影响。方法选用9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在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上选取中、近、远、前、后各5个测试点。模拟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步骤,将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胫腓侧的附着部中心与相应股骨侧的5个测试点用铜丝连接,测量膝关节在0°~90°屈曲过程中铜丝长度的变化。结果外侧副韧带股骨侧附着部的远点和前点与其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不超过3 mm,且两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腘肌腱股骨侧附着部的前点与PFL腓骨附着部中心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不差过3 mm;腘肌腱股骨侧5个测试点与胫骨侧腘肌肌腱移行处点之间变化平均值的最大值均超过3 mm。结论在腓骨侧骨隧道选择附着部中心的情况下,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时,股骨侧骨隧道宜定位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附着部前缘(即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时机及疗效。 方法共选取急性颈髓损伤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A组于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B组仅于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于入院时、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各组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各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治疗满意度指数(PSI)进行比较。 结果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A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及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PSI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颈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PSI明显优于颈髓完全损伤性患者 (P<0.05)。 结论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可促进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临床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选取男女各30例膝关节标本,对膝关节后外侧角仔细解剖分离,测量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附丽部中心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两者中心点的距离以及附丽部的面积。 结果 腓侧副韧带附着面积为(47.25± 14.69)mm2,其中男性为(50.22±9.72)mm2,大于女性的(44.29±12.33)mm2;腘肌腱附着面积为(56.18±13.88) mm2,其中男性为(60.57±12.44)mm2,大于女性的(51.79±13.68)mm2。腓侧副韧带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9±2.73)mm,后方(3.53±2.12)mm,腘肌腱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47±3.34)mm,后方 (3.86±2.09)mm。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两者股骨附丽部中心的距离平均为(10.12±3.06)mm,男性为(11.32± 3.69)mm,女性为(8.92±3.25)mm。 结论 两者附丽部的面积和中心距离存在性别差异(P<0.05),本实验的解剖数据可以为临床重建术中定位骨隧道提供参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