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初诊未治的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原发性,6例继发性),表现为单发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4例,浸润型2例。3例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4例MRI平扫者,T1WI呈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中高信号,2例DWI扫描呈明显扩散受限,2例行MR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4例有血管穿行肿瘤但无明显受侵征象。7例伴有肝脏区域淋巴结侵犯。原发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继发性相仿。结论肝脏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多样,多数呈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呈轻度强化,血管于肿瘤内穿行而无受侵是肝脏淋巴瘤的较为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本院喉镜活检病理证实并行同步放化疗的喉(10例)及下咽(26例)鳞癌患者共36例,于治疗前行DCE-MRI检查,并在放疗剂量累积达50Gy时行治疗中MRI复查.根据治疗结束后肿瘤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R)及部分缓解组(PR).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分别比较三者在CR组与PR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效能.结果:36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达CR20例,PR16例.喉癌和下咽癌两组间治疗前DCE-MRI各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前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0.307±0.055)min-、(0.527±0.114)min-1和0.587±0.045,PR组的相应值分别为(0.234±0.049) min-1/min、(0.390±0.090) min-1和0.602±0.037.两组比较,Ktrans和Ke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以Ktrans=0.283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9、70.0%和81.2%;以Kep=0.446min-1为阈值,预测同步放化疗后达CR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09、75.0%和75.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喉及下咽鳞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 MR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DWI-ADC 值)对晚期鼻咽癌(NPC)诱导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 NPC 患者,放射治疗前均行正规2周期诱导化疗。于诱导化疗结束后依据肿瘤缓解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CR)、部分缓解组(PR)及稳定组(SD)。治疗有效组包括 CR 组及 PR 组。依据年龄分为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组与成人组。依据病理类型分为非角化未分化型癌组和非角化分化型癌组。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2010)T 分期标准,分为 T2、T3及 T4组。对诱导化疗前各组间 ADC 值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PR、治疗有效组(CR+PR)及 SD 组诱导化疗前肿瘤 ADC值分别为(0.70±0.06)×10-3 mm2/s、(0.72±0.04)×10-3 mm2/s、(0.71±0.04)×10-3 mm2/s 及(0.85±0.02)×10-3 mm2/s。PR 组、治疗有效组 ADC 值均低于 SD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组化疗前 ADC 值为(0.73±0.07)×10-3 mm2/s,成人组化疗前 ADC 值为(0.75±0.07)×10-3 mm2/s,二者化疗前 AD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角化未分化型癌组及非角化分化型癌组化疗前 ADC 值分别为(0.76±0.08)×10-3 mm2/s、(0.74±0.06)×10-3 mm2/s,二者化疗前 AD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T4组化疗前 ADC 值分别为(0.78±0.05)×10-3 mm2/s、(0.77±0.07)×10-3 mm2/s 及(0.75±0.08)×10-3 mm2/s,各组化疗前 ADC 值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 T 分期级别的增高,其 ADC 值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结论诱导化疗前 ADC 值作为一个定量参数能够有助于预测 NPC 诱导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喉及下咽鳞癌(LHSCC)双能量能谱 CT(DECT)成像能谱参数的差异,为判断 LHSCC 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 LHSCC 并治疗前行 DECT 扫描的患者61例,扫描后数据在工作站分析,获取病变部位碘基物质浓度(IC)、水基物质浓度(WC)、能谱曲线斜率(s-SHC)。按细胞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分化组,比较不同组间 IC、WC、s-SHC、T 分期构成比的差异。结果不同分化组间 IC、s-SHC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56,3.96,P <0.05);两两比较表明低、高分化组 IC、s-SHC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中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 IC、s-SH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 =0.84,P >0.05);T 分期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能谱参数中 IC、s-SHC 有助于判断 LHSCC 的病理分级,可能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甲状腺未分化癌的 CT 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的 CT 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1例(91.7%),表现为低密度肿物伴条带状、絮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区。11例(91.7%)为轻~中度强化。8例(66.7%)可见粗大钙化灶,其中4例为不完整环状或蛋壳状钙化。11例(91.7%)侵犯周围结构:气管6例(50%),食管4例(33.3%),带状肌7例(58.3%),喉2例(16.7%),血管6例(50%)。5例(41.7%)出现颈内静脉瘤栓。10例(83.3%)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强化形式为3种类型:较均匀轻度强化4例(40%)、轻度强化伴内部小片状低密度区7例(70%)、轻度环形强化伴内部无强化低密度区7例(70%)。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 CT 特点包括低密度肿物,内部或边缘絮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区,粗大钙化灶,轻度强化。常见侵犯周围结构及淋巴结坏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初诊未治、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10例继发性病例中8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2例为单侧受侵;8例表现为肾上腺肿物,2例为肾上腺增厚。8例边界清楚。4例伴有坏死或囊变。无伴有出血、钙化、脂肪者。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静脉期肝实质。8例伴多脏器受侵。9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腹腔及腹膜后。其中3例行PET-CT检查,肾上腺病变均伴有明显摄取增高,中位SUVmax为24.5。2例原发病例均为双侧肾上腺受侵,肿物密度混杂,内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肝实质。结论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以双侧受侵、边界清楚的低血供肿物为多见。继发病例常伴有多脏器、多组淋巴结受累。PET-CT有助于肿瘤定性诊断和观察有无淋巴结及其他脏器受累。  相似文献   
17.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燕风  戴景蕊  王小艺  朱正   《放射学实践》2010,25(7):780-78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个肿瘤)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形态规则22例(73.3%),边缘光滑29例(96.7%)。肿瘤为实性型23例(76.6%),囊实性5例(16.7%),囊性型2例(6.7%),实性肿瘤中肿瘤越大低密度区越多。CT平扫示肿瘤密度低,肿瘤实性成分CT值(38.51±10.15)HU,低于肌肉(42.97±9.85)HU;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强化,CT值[(44.21±20.33)HU]低于肌肉[(55.93±12.89)HU]。合并腹部和盆腔淋巴结肿大2例(6.7%),肠系膜增厚5例(20%),无腹水9例(30.0%)、少量腹水19例(63.4%)。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1991-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并有病理证实且放疗前均无远处转移、放疗后随诊3年以上的鼻咽癌病例588例,分析其CT表现和预后情况,并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咽后淋巴结转移392例,单侧转移254例,双侧转移138例.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66.6%、78.6%(χ2=10.78,P=0.005),单、双侧转移的分别为69.7%、62.2%(χ2=2.31,P=0.129),咽后淋巴结轻度、中度强化的相似(67.6%、58.9%,χ2=2.77,P=0.096),淋巴结密度均匀型的好于小低密度型和边缘强化内部坏死型(71.5%、53.3%、32.5%,χ2=10.51,P=0.001;χ2=24.28,P=0.000),淋巴结边缘规则的明显好于边缘不规则和明显外侵(65.5%、51.8%、50.0%,χ2=8.20,P=0.004;χ2=5.31,P=0.021).结论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强化程度高、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或外侵的生存率明显下降,据此可以粗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病人35例,共42个病灶,其中恶性结节26个,良性结节16个。所有病人治疗前均行颈部增强CT扫描。将DICOM格式的CT增强图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导入CT Kinetics软件进行纹理及直方图分析得到未经滤过的原始细纹理图像。CT纹理分析主要参数包括熵值、偏度、峰态、平均像素值和像素分布的标准差。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纹理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熵值、偏度、峰态、像素值和标准差分别为6.65±0.92、0.63±1.37、0.69±1.23、84.08±23.36和18.14±3.31;良性结节分别为5.96±0.54、0.59±1.42、0.51±1.17、72.00±24.52和20.05±6.10。熵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峰态、像素值和标准差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熵值6.09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阈值,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3、71.3%和70.0%。结论 CT纹理参数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抑制(MSI)成像作为虚拟平扫(VNC)替代真实平扫(TN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10月于我院行常规平扫、能谱成像模式增强扫描的72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上不同组织CT值、客观影像质量、主观影像质量评分、诊断钙化能力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在TNC和VNC两种影像上,甲状腺结节病灶、正常甲状腺、颈内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正常甲状腺腺体外,其他部位CT值差异均不大(4 HU)。两种影像项部脂肪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影像噪声高于TNC影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TNC影像(P0.05)。2TNC与VNC主观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均为4.0分,VNC的主观评分略低于TNC,两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NC检出钙化24例,VNC检出22例。TNC与VNC对钙化检出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测得的钙化长径值较VNC大(P0.05)。4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值明显小于TNC加增强扫描(P0.05),与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比较,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可降低48.76%。结论在甲状腺CT扫描中,VNC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替代TNC成像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