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从纤维堆囊菌菌株So0157-2发酵吸附树脂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天然埃博霉素衍生物,包括两个14元环埃博霉素L(1)和L1(2),以及两个环氧环打开的埃博霉素A(3)和B(4)。并根据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这四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作为天然产物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对化合物的数据进行全指定。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室温(22±2℃,水平震荡)储存单采血小板分泌可溶性CD40L(sCD40L)的浓度变化及在单采血小板中添加海藻糖对血小板分泌sCD40L的影响。方法取20份单采血小板浓缩液,用ELISA法检测sCD40L浓度,观察室温储存的单采血小板分泌sCD40L的水平。然后分别用0、10、20、30、40、50、60 mg/m l 7种不同浓度的海藻糖缓冲液负载血小板,在室温下行观察性研究海藻糖抑制sCD40L分泌的剂量效应,选取合适的海藻糖负载浓度,进而对比研究合适的海藻糖浓度对抑制血小板分泌sCD40L的效应。结果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随保存时间延长sCD40L浓度逐渐增高,至d 5时与d 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海藻糖对抑制血小板分泌sCD40L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海藻糖的负载浓度越高抑制血小板分泌sCD40L的作用越强。合适的海藻糖的负载浓度为50 mg/m l,其抑制作用随保存时间延长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采血小板在室温储存期间不断分泌sCD40L,海藻糖可作为保护剂有效抑制血小板分泌sCD40L,这为临床预防和解决血小板输注副反应提供实验数据及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93.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正式实施,我国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完善,采供血机构的设置趋于合理化、科学化,采供血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青岛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以下简称<规划>)和山东省血站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提出了本市采供血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设想,<关于青岛市采供血管理体制调整的意见>同步下发.2007年1月,青岛市中心血站完成了对全市基层血站的机构合并及统一管理工作,并分别在五市(县级市)一区设置固定采供血点,负责当地的采供血业务.青岛市中心血站则成为全市唯一具有法人资格的采供血机构,对辖区内血液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现将两年来的工作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94.
赵林  李林芳  秦会敏  刘增品  王铁钢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0,25(17):1505-1507,F0002
目的 探讨出现血流动力学平衡现象的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方法 患者52例,其中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27例,未处理6例,行颈内动脉栓塞术1例;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16例,行椎动脉栓塞术2例.结果 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43例,栓塞病变血管3例,未行介入处理6例;颈动脉支架术后闭塞3例.结论 对于病变血管发生血液动力学平衡的患者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状态,探讨CCR7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CCR7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CR7蛋白表达。结果3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CR7mRNA呈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7例阳性),3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检出CCR7蛋白表达,在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中则有9例检出。在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CCR7表达比未发生转移者增强。结论CCR7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CCR7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化疗的所有老年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特点。结果共收治老年患者(≥65岁)134例,占所有患者的31.2%。其中49例在2008年化疗期间出现过肝损害,发生率为36.6%。年龄范围65~84岁,中位年龄70岁。出现肝损害与未出现肝损害的老年患者在性别比和年龄结构比方面无明显差异。出现肝损害的患者中10.2%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21例(42.9%)伴有肝脏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患者的14.1%。肝功能损害出现在不同的化疗周期,大多出现在化疗前2个周期(占37.8%)。肝损害表现为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41例,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28例,碱性磷酸酶(ALP)升高27例,白蛋白(ALB)降低10例,总胆红素(TBIL)升高9例。多为1~2度,有4例(占全部老年患者3.0%)出现3度肝功能损害。出现肝功能损害后,其中19例患者未予特殊治疗,30例接受积极的保肝治疗。45例肝功恢复正常,2例肝功恶化,2例肝功无改善。结论肝功能损害与年龄/分期无明显相关,但出现肝脏转移可能是肝损害的易感因素;老年患者化疗后的肝损害一般预后较好,无需减量或延迟化疗。  相似文献   
99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并成为最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之一。但ICI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了T细胞耐受性,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IRAE可以累及全身多脏器,包括内分泌、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系统等,临床症状均不特异,尚无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出现。轻度的IRAE...  相似文献   
998.
背景与目的 PET已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监测、治疗后评价、随访.但PET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尚不是十分明确.本研究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中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最高SUV(标准化摄取比)对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病灶最高SUV为(6.3±3.2),全部转移病灶最高SUV为(4.3±3.1),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最高SUV为(4.6±3.4).原发灶最高SUV≥7组和<7组的总生存期分别为26.1个月和38.7个月(P=0.02).淋巴结转移灶最高SUV≥5和<5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28.9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灶SUV、淋巴结转移灶SUV、肿瘤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接受手术治疗、转移器官个数、PET发现淋巴结转移、PET发现骨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ET检查时是否发现转移病灶,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以及肿瘤病理高分化是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PET检查中原发灶最高SUV、转移淋巴结最高SUV可以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社区持证残疾人康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社区持证残疾人的普查评估,分析其生存现状、生活质量及康复需求.方法 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社区108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评定和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结果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0%,中等文化程度56.5%,低文化水平者31.5%;具有稳定收入能自给者75%,缺乏稳定收入需他人或社会资助者25%;肢体残疾、视力与听觉语言残疾69%;精神与智力残疾31%.在致残等级评定中,多重残疾占4.6%,一级残疾8.3%,二级残疾31.4%,三级残疾42.6%,四级残疾3.7%.生活自理程度评定中,能够完全自理者55.6%;需要他人帮助者42.6%.焦虑评分结果为(44.26±5.21),高于50分者10%;抑郁评分结果为(43.59±4.65),高于50分者7%.结论 社区的残疾人群存在着受教育水平低,生活贫困,残疾等级重,情绪不稳,康复需求达不到满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赵林 《中国校医》2012,26(10):724-72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 487个大学新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家庭氛围的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及总分原始分(恐怖均分)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和谐家庭氛围的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类家庭氛围的学生。不同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与生源地的学生在总分原始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部分因子均分上,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与农村家庭的学生得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家庭氛围的影响比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和生源地的影响更大,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