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8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50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45篇 |
内科学 | 7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68篇 |
外科学 | 57篇 |
综合类 | 262篇 |
预防医学 | 76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12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7篇 |
肿瘤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目的系统评价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7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725例患者。结果袢钢板组术后Constant评分更高[MD=8.55,95%CI(7.82,9.29),P0.01],手术时间更短[MD=4.94,95%CI(4.30,5.59),P0.01],术中出血更少[MD=-1.93,95%CI(-2.63,-1.22),P0.01],住院时间更短[MD=-0.39,95%CI(-0.70,-0.09),P=0.01]。结论袢钢板治疗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优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远隔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认知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闭塞(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BCCAO)方
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
为假手术组、对照组(VCI组)及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组(VCI+RIC组)。VCI
建模成功24 h后对RIC组大鼠进行RIC连续干预21 d,RIC期满后对三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
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定位航行实验连续进行5 d,记录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大鼠逃避
潜伏期,第6天检测平台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以评估认知功能。实验完成后在各组大鼠中随机
选择5只取脑进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白质及海马病理改变和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Morri 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第1天、第3天、第5天对照组及RI 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
均有延长(P<0.05)。除假手术组外,另外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缩短。
第1天、第3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天RIC组成绩好于对照组(P<0.05)。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
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假手术组与RIC组相近(47.2±10.2 s vs 41.2±9.7 s,P>0.05),均优于对照组
(33.5±11.3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穿越平台次数假手术组与RIC组相近(5.3±1.6 vs 4.7±1.2,
P>0.05),均多于对照组(2.8±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
对照组大鼠的运动缺乏目的性而呈现出杂乱的曲线轨迹,RIC组相对于对照组具有明确的目的呈现
出较规则的曲线。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CA1:93.53±5.01;CA3:104.63±8.26)相比,对照组CA1区
和CA3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数目(CA1:51.03±4.95;CA3:78.53±5.31)明显减少(均P<0.05);而与
对照组相比,RIC组大鼠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存活数目(CA1:80.57±7.30;CA3:92.43±8.16)明
显增加(均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而导致VCI。RIC能够明显改善VCI,发挥神经保护
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胃左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7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胃左静脉进行血管重组,观察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并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宽(P=0.00),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7.0 mm为判断岀血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5%、77.1%、71.6%。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胃左静脉增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胃左静脉内径的测量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2006—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6例,行MR检查者8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20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5~16 mm,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其中16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6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8例行MR检查,其中6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常规X线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首先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最可靠的方法,MR显示瘤巢不如CT敏感,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35.
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急性心脏事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64层CT评价导致急性心脏事件(acute cardiac event,ACE)的管腔狭窄与非钙化斑块的特点.资料与方法 随访40例经64层CT证实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7~12个月,比较ACE患者和非ACE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形态特点(斑块的长度、厚度、CT值、表面规则度)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10例随访过程中发生ACE,占25%,其中9例管腔狭窄≥50%.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度(3.4.4 ±0.9)mm较非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度(2.5±0.7)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E患者斑块的长度、CT值及表面规则度与非ACE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腔严重狭窄者ACE发生率升高,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较未发生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 相似文献
36.
37.
经上肢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操作曝光时间比较,同时分析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2例.结果 经上肢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96.8%(151/156),低于经股动脉成功率99.2%(276/278),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5.8%(9/156)低于经股动脉入路11.1%(31/27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动脉造影平均曝光时间明显高于经股动脉造影曝光时间,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患者及操作医师可承受范围之内.经股动脉途径失败的2例颅内支架成形术经肱动脉途径成功.结论 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事件(MELAS)脑内卒中样病灶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1H磁共振波谱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7例MELAS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所行12次磁共振检查共计评价超急性期卒中样病变12个、急性期病灶12个、亚急性10个和慢性病灶6个.MELAS脑内卒中样病灶最初表现为局限大脑皮层的水肿信号灶,可累及皮层下区,多发于颞、枕、顶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病变在超急性期(3 d内)表现为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呈边界清楚的高信号灶;急性期(4~7 d)、亚急性期(2~4周)至慢性期(>4周)病变逐步扩大,边界变模糊,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H磁共振波谱分析,脑卒中样病变在早期以高耸的双乳酸峰为特点,伴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等脑代谢物成分不同程度降低;随后,乳酸峰逐步降低,NAA等代谢物浓度可部分恢复.结论 MELAS卒中样病灶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细胞毒性水肿出现早但持续时间短,~1H磁共振波谱以典型的双乳酸峰为特征并伴有NAA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39.
多层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今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分析CT平扫所示的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12例中,9例表现为一侧肺野局限性片样高密度影,伴有胸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本组12例中有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扫描。CT平扫所示,上述X线所提示的9例阳性病例表现为一侧肺内实变灶,5例实变灶尖端指向肺门,伴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X线表现阴性者3例中,1例肺内未见实变,也无胸水,仅表现为肺动脉密度局限性减低;2例病灶位于下叶后基底段,表现为少许索条样稍高密度影,临近胸膜腔出现少许胸水。常规X线片上被膈面遮挡,显示不清晰。此12例中10例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本组12例行增强扫描,并进行工作站三维重建后,均可以看到肺动脉栓塞表现。结论X线常规摄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无特异性,CT平扫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0.
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资料与方法将1081份正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图像定义为一般国人脑血管形态类型,与4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脑血管形态类型进行对照。结果49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型45例(占87.76%),与正常国人一侧A1优势型和其他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左侧A1优势型(33例)约为右侧A1优势型(12例)的3倍,与一般人群左侧A1优势型与右侧A1优势型比(11.19%/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一侧A1优势型前交通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夹角测量有瘤患者夹角平均值为174.5°,无瘤患者平均值为113.45°,两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8,P=0.002)。结论一侧A1优势供血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相关,造成前交通动脉瘤左右侧差异的原因是一侧A1优势型发育左右侧存在差异,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夹角增大更易形成动脉瘤。对发现的此种血管模式应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