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车薇  沈丹  刘红丽  薛文成  李彦 《武警医学》2014,(12):1261-1262
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具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是医院常用的脱水药,常用于静脉快速滴注抢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该制剂在室温20~30℃储存相对稳定,室温﹤15℃时即有10%析出结晶,冬季结晶率更高。输入不完全溶解的甘露醇溶液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使用前必须先将甘露醇完全溶解后再使用,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麻烦。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医院甘露醇的溶晶形式以各种水浴加热为主,但成本较高。因此,笔者研制了CX-1型甘露醇结晶溶解装置,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于放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5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VEGF的水平,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放疗前肿瘤病人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2-3个月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lt;0.01)。放疗前和放疗后NR+PD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显著高于CR+PR组(P&;lt;0.01),NR+PD组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比放疗前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放疗后6个月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11例中,9例血清VEGF含量持续高水平状态,1例放疗后下降了的血清VEGF水平再次升高。结论:放疗前血清VEGF含量处于低水平状态者,近期疗效好,血清VEGF含量处于高水平状态者具有潜在的复发或转移的可能,近期治疗效果不佳。检测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可能为恶性肿瘤病人临床分期、病情监测、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3.
反义核酸抑制放疗诱导的肝癌细胞VEGF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放疗过程中放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升高的机理,以及VEGF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s)对肝癌细胞VEGF表达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动态观察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血清VEGF变化,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放疗对肿瘤细胞VEGF表达分泌的诱导作用及反义寡核苷酸的抑制效应。结果:肿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在放疗期开始后逐渐升高,1-2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到第6周时基本恢复到正常,肝癌细胞受X射线照射后VEGF的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VEGF反核组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纯照射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放射可诱导肿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分泌。放疗患者放疗过程中血清VEGF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癌细胞受照射后VEGF表达,分泌增加所致,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放疗诱导的VEGF高表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55.
目前乙型肝炎仍然是血透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不同,血清中HBsAg含量低的乙肝感染者易出现漏诊,引起医源性感染.为了减少乙肝交叉感染,提高乙肝的检测的阳性率,本试验利用链霉亲和素将抗体和DNA偶联起来,建立HBsAg免疫-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沈阳军区总医院最常见的5种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5种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所改变,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最强,仅米诺环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他药物敏感性低于4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有所提升,到2011年时敏感率达60.5%~84.1%;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所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小于33.0%,对美洛培南与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敏感率最高,达98.8%~10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相关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不大.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下降明显.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7.
3年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耐药的严重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尚未找到控制其耐药性蔓延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性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近3年间临床分离率、标本来源及耐药性变迁规律,为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菌株产生的研究提供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也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脲原体(Uu)是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NGU)的主要致病体,约占30%~50%,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之一。由于发病率不断增加。以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耐药Uu株逐年增加,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给NGU的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分析了2003~2005年分离自妇科、皮肤科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Uu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并分析了Uu对4种大环内酯抗生素耐药表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可信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应用液体培养基加药物敏感试验法和固体培养法培养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2种培养基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6例,阴性63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μ=9 091,P<0.01).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液体培养对人型支原体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7例).结论:液体培养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在人型支原体鉴定上有不足之处,要加强与固体培养方法的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PCR-荧光探针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致性,探讨两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69例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核酸,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测序验证,以测序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正确率及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总一致率为89.9%,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一致率为87.5%,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一致率为90.6%.PCR-荧光探针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共有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与测序结果比对后,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的正确率为94.2%,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正确率为92.8%.结论 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PCR-荧光探针法与作为传统金标准的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致性良好、正确率高,可作为临床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