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联合C T靶扫描技术在特殊部位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常规胸部C T扫描发现的位于心脏旁和后肋膈角的肺结节患者,增加改变体位及CT 靶扫描,记录2种扫描方法所得的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从肺野充气膨胀程度、伪影严重程度、肺血坠积效应3方面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对比分析2种扫描方法对病灶CT征象的显示情况,评价医师对肺结节的诊断信心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规胸部CT 扫描靶重建相比,改变体位靶扫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提高(P<0.01),图像的SNR和CNR增加(P<0.05),对病灶CT征象显示情况得分提高(P<0.05),诊断信心度增加(P<0.01)。结论改变体位联合CT靶扫描技术可以使结节征象显示更清楚,应作为心脏旁和后肋膈角肺结节的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纱布条填塞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降低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减少孕产妇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宫腔纱布条填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宫缩持续时间、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对比产前、产后2 h血氧饱和度(Sp O2)、收缩压(SBP)、心率(HR)、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较短,宫缩持续时间较长,宫底下降速度较快(P0.05);产前、产后2 h观察组DBP、Sp O2、SBP、H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纱布条填塞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可缩短宫缩持续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病变患者(300个病灶)的二维超声、CDFI及SMI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Adler血流分级,比较CDFI与SMI检出血流的能力,观察乳腺病灶在CDFI及SMI下血管形态分布特征,并对乳腺病灶血管分布模式进行分型,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CDFI对乳腺病灶血流检出率为78.33%(235/300),SMI为90.33%(27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66,P<0.001)。CDFI及SMI对良性与恶性病变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DFI与SMI模式间乳腺病灶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22,P<0.001)。CDFI及SMI检测良恶性乳腺病变间血管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良性病灶多表现为乏血管型、线性或曲线型以及树枝状,恶性病灶多表现为血管粗大扭曲、蟹足状。结论 SMI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血管检出率,以SMI观察病灶Adler血流分级和血管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范丽  付胡海  崔玉霞 《贵州医药》2011,35(11):988-990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其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以及广泛的耐药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通过长期血管通路行透析治疗的患者217例,其中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98例,动静脉内瘘(内瘘组)119例。对比两组的营养状况,透析效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深静脉置管者占45.16%(98/217),两组患者血清 K+、Ca2+、P3+均无明显差异( P>0.05)。而内瘘组的通路使用时间长于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高于导管组;左心室EF高于导管组(P<0.05)。两组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KT/v、URR、PCR均无明显差异(P>0.05)。导管组TNF-a、IL-6、hs-CRP高于内瘘组(P<0.05)。导管组感染、血栓发生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营养状况及透析效能相当;但导管组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探讨评价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12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Ⅱ级胶质瘤54例,Ⅲ~Ⅳ级58例。手术全切61例,次全切43例,单纯活检8例。术后等待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7.5 d,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为56 Gy。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低分级胶质瘤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53.0%;高分级胶质瘤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17.2%。年龄≤40岁、低分级胶质瘤、手术全切肿瘤、放疗前Karnofsky评分≥80分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以及放疗前的功能状况是影响胶质瘤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映山红花总黄酮(TFR)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皮下(sc)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8 mg.kg-1×2 d)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血清中MDA含量、GSH-PX活力、SOD及心肌组织中ATPase活性。同时行心肌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FR 30 mg.kg-1显著降低血清中MDA的生成,30,15 mg.kg-1及60,30 mg.kg-1升高SOD,GSH-PX的活力,60,30 mg.kg-1TFR可抑制心肌组织中Na -K -ATPase,Ca2 -Mg2 -AT-Pase,总ATPase活力的降低,TFR 60,30 mg.kg-1能显著改善sc Iso后心肌病理损伤程度,降低其病理损伤评分。结论TFR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体内自由基生成、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映山红花总黄酮(TFR)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皮下(sc)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8 mg·kg-1×2 d)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血清中MDA含量、GSH-PX活力、SOD及心肌组织中ATPase活性。同时行心肌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FR 30 mg·kg-1显著降低血清中MDA的生成,30,15 mg·kg-1及60,30 mg·kg-1升高SOD,GSH-PX的活力,60,30 mg·kg-1TFR可抑制心肌组织中Na+-K+-ATPase,Ca2+-Mg2+-AT-Pase,总ATPase活力的降低,TFR 60,30 mg·kg-1能显著改善sc Iso后心肌病理损伤程度,降低其病理损伤评分。结论TFR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体内自由基生成、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猝死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文献报道,半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早期死亡。在对心脏节律的分析中发现,院外心脏骤停(SCA)的40%受害者由室颤(Ⅶ)引起。在Ⅶ仍在发生的时候立即对SCA患者进行救治,复苏成功率要比恶化到心跳骤停高的多。在AMI治疗的再灌注时代,对于以SCA为主要表现的AMI患者的救治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