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20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接受3DCRT的20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截至2008年12月,随访率为98.1%.随访满1、3、4、5年者分别为209、131、95、56例.1、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9%、50.4%、45.8%,生存率分别为64.6%、30.8%、23.6%,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有疗前进食情况、原发肿瘤部位、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病变长度和瘤体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而性别、年龄和放疗剂量大小与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状况、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照射方式(全程或后半程3DCRT)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癌3DCRT安全有效,放疗前进食梗阻轻、临床分期越早,3DCRT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颈胸上段癌预后好于胸中下段癌,全程3DCRT预后好于后半程3DCRT.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NSCLC局部控制率和改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其中全程三维适形放疗48例,59例前程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处方剂量60~78Gy,中位剂量66Gy。结果 全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8.3%,其中2级23例占21.5%,3级14例占13.1%,4级4例占3.7%。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照射野个数、双肺接受的平均剂量、双肺V5~V40对≥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20、疗前伴慢性阻塞性肺病为影响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性因素。 结论 NSCLC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者,应严格限制双肺接受的平均剂量和双肺V20,尤其对放疗前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更应高度重视避免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食管癌病理特点对放疗靶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病理大切片上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特点,为放疗临床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52例食管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前胸部CT用VRX-16扫描仪扫描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在三维重建的CT图像上勾画食管病变并计算病灶体积。每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均制成病理大切片,采用等比回缩法将显微镜下长度换算成术中实际长度。观察大切片上食管病变所显示的病理特征如多中心起源、重度不典型增生、壁内浸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检查方法显示的病变长度互不相同,CT片显示的最长。(2)52例患者中多中心起源15例,多中心起源病灶与主瘤距离加多中心起源病灶本身的长度近端(3.02±1.45)cm,远端(2.60±2.44)cm;重度不典型增生2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与主瘤距离加重度不典型增生本身的长度近端为(2.45±1.30)cm,远端为(3.24±2.19)cm;壁内浸润者41例,壁内浸润长度近端为(2.80±1.52)cm,远端为(2.02±1.51)cm,近端者较远端者要长。(3)发生血管瘤栓者6例,淋巴管浸润者36例,淋巴管漫润或分期较晚者壁内浸润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86%和9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具有多中心起源、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壁内浸润特点,并且多中心起源和壁内浸润的发生与淋巴管浸润有关。肉眼可见病变上端需外扩5cm,下端需外扩7.5cm才能包括95%的亚临床病灶,同样上端需外扩4.5cm,下端需外扩5.0cm才能包括90%的亚临床病灶。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癌(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 548例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分析其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情况,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对不同治疗方式组患者进行1∶1配比,进一步分析并明确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OS分别为79.9%、38.1%、28.5%,DFS分别为68.5%、39.8%、32.5%。经PSM配比后单纯手术、PORT、POCT和POCRT组患者均有可比性,1、3、5年OS和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N1、N2和N3期患者OS和DFS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和N分期均为影响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P=0.001、0.000和0.025、0.016)。结论 TESCC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者预后较差且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则预后越差,行术后放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单纯手术与术后放化疗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86例)和术后放化疗组(82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资料构成比应用χ2检验,应用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3.9%、52.4%、43.5%,26.5%、40.8%、43.4%和5.3%、11.4%、1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和治疗方式为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20、0.008、0.005、0.000);N分期和治疗方式为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01、0.003);分化程度和T分期为远处转移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45、0.020)。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POCRT)组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率分别为44.2%(38/86)和29.3%(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9.8%(17/86)和13.4%(1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后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能否降低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MP-2表达的情况,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 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为59.32%,41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1.7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最大浸润深度、气管和(或)支气管受侵、主动脉受侵及椎前三角受侵等与MMP-2表达均有关系.MMP-2表达对食管癌单纯放疗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MMP-2高表迭与食管癌进展有关,很可能促进肿瘤侵袭转移,可作为食管癌放疗预后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7.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onsson Comprehensive癌症中心Sloan等报告的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是乳腺癌远处转移的神经中枢调节剂,或可为抗乳腺癌远处转移提供一种新的靶向治疗策略,即调控原发乳腺癌组织中β-肾上腺素诱导的前转移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8.
王玉祥  祝淑钗  李娟  苏景伟  高敏  李任 《临床荟萃》2008,23(16):1182-1184
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或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率很高[1-2],而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我们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而在本院行放射治疗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不同局部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手术联合化疗与放疗联合化疗的预后生存,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2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联合化疗(S+C)组121例,放疗联合化疗(R+C)组109例,采用2010版AJCC肺癌TNM分期标准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期,两组比较均采用术前临床分期,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38.9%、25.4%,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S+C和R+C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63.2%、47.3%和76.2%、42.9%、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1,P<0.05);两组中ⅢA期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26.9%、10.6%和86.0%、25.1%、25.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TNM分期、化疗周期数、治疗方式对生存产生明显影响(RR=1.73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联合化疗有可能使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获益,而Ⅲ期患者应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TNM分期仍然是影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临床无转移食管鳞癌(ESCC)患者肿瘤局部因素对区域性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 23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食管造影病变长度、肿瘤最大横径及肿瘤体积对患者生存及治疗失败模式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OS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OS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8.6%、52.4%、30.2%,15.5%、35.6%、45.8%及9.0%、22.2%、3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肿瘤最大横径为患者OS率的影响因素(P=0.000、0.019);性别、肿瘤最大横径、照射方式、近期疗效为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39、0.003、0.045、0.000);肿瘤最大横径为患者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0.035)。肿瘤最大横径为ENI及IFI组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08、0.001);病变造影长度、肿瘤最大横径、肿瘤体积为ENI组患者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0.009、0.023、0.014)。结论 临床无转移ESCC患者肿瘤局部因素对区域性复发和远处转移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肿瘤最大横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