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肺脏低剂量区体积预测食管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价值,并确定肺脏V5(接受5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双侧肺脏受照平均肺剂量(MLD)和肺脏V20不同组合预测RP发生的最优组合.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根治性3 D-CRT的食管癌患者222例,观察并记录双侧肺脏接受5、10、15、20、25和30 Gy照射时的肺脏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15、V20、V25、V30)和双侧肺脏MLD,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发生1级急性RP者68例(30.6%)、2级40例(18.0%)、3级8例(3.6%)、4级1例(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大体肿瘤体积、双侧肺脏MLD、肺脏V5、V10、V15、V20、V25和V30均与≥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肺脏MLD、肺脏V5、V20和V2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1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射野数、双侧肺脏MLD和肺脏V5为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急性R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以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的分界值(分别为14 Gy、60%和28%)进行不同组合,当患者双侧肺脏MLD≤14 Gy+肺脏V5≤60%+V20≤28%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肺脏V20≤28%+ V5≤60%时,≥1级和≥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均减低(均P <0.05);当双侧肺脏MLD≤14 Gy+V5≤60%时,≥1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当双侧肺脏MLD> 14 Gy+V5≤60%时,≥2级急性RP的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肺脏低剂量区体积与食管癌单纯3D-CRT所致急性RP的发生密切相关;双侧肺脏MLD、肺脏V5和V20组合有可能提高预测急性RP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
食管癌放疗后达完全缓解患者的失败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患者的治疗失败模式,并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260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治疗后的失败模式及影响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91例(35.0%),部分缓解(PR)158例(60.8%),无缓解(NR)11例(4.2%)。患者性别(χ2=7.647,P<0.05)、T分期(χ2=33.548,P<0.05)、N分期(χ2=13.365,P<0.05)、TNM分期(χ2=27.792,P<0.05)、病变X射线长度(χ2=20.851,P<0.05)和大体肿瘤体积(GTV)(χ2=41.772,P<0.05)为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全组患者局部复发75例(28.8%),远处转移66例(25.4%),复发伴远处转移16例(6.2%)。复发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15.4%、7.7%,显著低于无复发患者的78.1%、43.2%、33.1%(χ2=23.330,P<0.05);转移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12.2%、4.9%,显著低于无转移患者的79.2%、43.3%、33.1%(χ2=29.350,P<0.05)。治疗后达CR者出现复发/转移的比率显著低于PR者和NR者(χ2=11.248、20.301,P<0.05),CR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高于PR者和NR者(χ2=83.080、41.340、72.640、40.010,P<0.05)。T分期、N分期及近期疗效为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HR=1.197、2.309、2.149,P<0.05)。结论 近期疗效为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且与治疗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治疗后达CR者预后明显优于PR者及NR者。  相似文献   
23.
14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50例;中位年龄57岁;术前肿瘤位于胸上段10例,胸中段126例,胸下段9例;肿瘤中位长度4.0 cm(2.0~12.0cm).术后病理鳞癌136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残端阴性134例,阳性11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a期66例,Ⅱ b期27例,Ⅲ期45例,Ⅳ期3例.确诊术后淋巴结转移中位时间12个月(1~12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115例,纵隔伴锁上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淋巴结长径中位长度5cm(1.0~10.7cm).其中≤5cm 92例,>5cm 53例.常规放疗47例,三维适形放疗67例,前程常规加后程适形放疗31例.合并化疗72例,单纯放疗73例.结果:145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78.6%;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0.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部位、术后分期、术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间及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术后残端阳性、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放疗方式、放疗剂量及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放疗后1级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24/145),2级反应发生率为51.0%(74/145),3级反应发生率为32.4%(47/145).结论:食管癌术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的预后较好,而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较短者放射治疗后的预后优于较长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提供适形治疗计划的评价指标.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其中鳞癌46例,腺癌21例,针吸活检或气管镜刷片发现癌细胞33例,未获得病理确诊但经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肺癌7例.全程三维适形放疗48例,59例前程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总剂量60~78Gy,中位剂量66Gy.Kapi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日期截止于2007年12月31日,失访5例,随访率95.33%,失访患者生存期计算至末次随访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平均生存期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14%、34.58%、21.5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吸烟、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体积、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GTV体积、CTV体积、PTV体积对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N分期、肿瘤体积、近期疗效、GTV体积为NSCLC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患者性别、N分期、肿瘤体积、近期疗效、GTV体积对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临床无转移且病变长度≤5.0 cm的食管鳞癌(ESCC)接受不同放疗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58例临床无转移且病变长度≤5.0 cm的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此部分患者的治疗疗效、预后因素及不良反应等的影响.结果 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与累及野照射(IFI)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FI患者相比,ENI患者的总生存率(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TSS)提高(χ2=11.21、8.57,P<0.05),而局部复发率(LR)及远处转移率(DM)降低(χ2=4.99、7.4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分级和近期疗效为IFI组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χ2=15.05、10.32,P<0.05),CT显示食管病变最大直径为ENI组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χ2=8.32,P<0.05).ENI与IFI患者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RE)及放射性肺炎(R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化疗对于临床无转移且病变长度≤5.0 cm的ESCC患者有较好疗效,ENI较IFI更可能给患者的生存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大分割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应用中得到重视。现就本院15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high-dose radiotherapy,HRT)和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 radiotherapy,CRT)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7.
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与病理TNM分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并结合病理TNM分期进行对比分析方法:58例可切除胸段食管癌.术前行钡餐造影、胸部CT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检查,根治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病理TNM分期:Ⅱa期28例占483%,Ⅱb期2例占3.4%,Ⅲ期27例占46.6%,Ⅳ期1例占1.7%.术前临床分期:Ⅱ期27例占46.6%,Ⅲ期28例占483%,Ⅳ期3例占5.2%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统计两种分期的相关性和符合性结果:术后病理T分期与术前临床T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r=-0.233,P=0.079;而术后病理N分期与术前临床N分期具有显著性相关r=0.285.P=0.030;病理TNM和临床TNM分期有显著性相关r=0.289,P=0.028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者30例占51.7%.术前CT片淋巴结肿大者33例占56.9%.二者具有显著性相关r=0.388,P=0.003病理TNM分期和临床TNM分期均呈现分期越晚转移淋巴结个数越多,同样钡餐造影的病变长度也随期别越晚,病变长度越长。且有统计学意义。临床T分期与CT片显示的肿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个数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0.289,P=0.028和r=0.298.P=0.023,然而病理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并未显示相关性结论:两种分期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和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病变局部T分期在早期病例的符合率较差,内窥镜超声介入可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8.
沉默H2AX食管癌ECA109中MDC1和53BP1斑点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沉默H2AX后在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应答电离辐射时对MDC1和53BP1的影响.方法 构建沉默H2AX的慢病毒载体,将慢病毒转染食管癌ECA109细胞并检测转染后的沉默效用;免疫荧光检测r-H2AX、MDC1和53BP1核内斑点的情况以及用Western blot检测这几种蛋白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了沉默H2AX的ECA109细胞.2)电离辐射可引起r-H2AX表达量的增加,不引起MDC1和53BP1表达的增加,同时电离辐射诱导产生的r-H2AX、MDC1和53BP1核内斑点变化的规律一致.3)沉默H2AX后的ECA109细胞核内r-H2AX、MDC1和53BP1斑点的数量明显减少,尽管MDC1和53BP1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 在ECA109细胞中H2AX是电离辐射后比较早的反应蛋白,可以调节下游MDC1和53BP1斑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影响Ⅱ~Ⅲ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年 1月—2010年 12月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共 7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16 例患者 1、3、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79.85%、58.27%、 49.7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中粘连程度、术后阳性淋巴结数目、T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 P<0.05)。对术后辅助治疗方式进行分层分析显示:Ⅱa期(342例)患者术后化疗组 OS优于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χ2分别为 9.301、4.422,P<0.05或P<0.01);Ⅱb(75例)及Ⅲ期(299例)患者术后放化疗组及术后放疗组 OS均优于单纯手术组(Ⅱb期:χ2分别为 3.926、4.605,P<0.05;Ⅲ期:χ2分别为 8.504、7.435,P<0.01)。716例患者 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71.23%、49.32%、38.26%。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中粘连程度、TNM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对术后辅助治疗方式进行分层分析显示:Ⅱa期患者术后化疗组 PFS优于单纯手术组(χ2=7.481,P<0.01);Ⅱb及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疗组 PFS均优于单纯手术组(χ2分别为 6.684、5.741,P<0.05)。结论 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为影响Ⅱ~Ⅲ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Ⅱa期患者可仅行术后化疗,而Ⅱb~Ⅲ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可获得更优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位年龄67岁(60~78岁),原发瘤部位明确,95例(97.9%)原发瘤有病理学证实。腹腔共有转移灶136个,转移灶中位体积35.7 cm3(4.6~123.8 cm3)。腹腔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中位剂量58 Gy(36~7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97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CR+PR)84.6%,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4.7%、4.8%。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瘤部位、病理类型、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体积、放疗剂量对预后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淋巴结转移瘤体积、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老年性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