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71.
目的 明确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的表达,比较其中64例初发者和21例复发者的表达差异,以及窖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初发患者的预后.结果 8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表达阳性34例(40.0%).窖蛋白1在初发性和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8%和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窖蛋白1阳性表达的初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14.2个月,43例窖蛋白1阴性的初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18.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窖蛋白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窖蛋白1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有关,其阳件表达是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价外周血前列腺痛抗原3基因(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 mRN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mRNA)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PCa)及对其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双重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dFQ-RT)-PCR对49例PCa和7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在PCa诊断和微转移监测中的价值.结果 PCa组外周血PCA3 mRNA含量明显高于BPH组[2 362(<3-7 421)拷贝/ml比<30拷贝/ml,Z=-6.66,P<0.01],而PSA mRNA含量也明显高于BPH组[3 425(908~36 639)拷贝/ml比<200拷贝/ml,Z=-6.40,P<0.01];PCa组外周血PCA3mRNA和PSA mRNA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B期:均为30.0%(3/10),C期:60.0%(9/15)和86.7%(13/15),D期:91.7%(22/24)和91.7%(22/24);χ2分别为13.534和16.451,P均<0.01],同时也随Gleason评分增高而增加[2~4分:20.0%(1/5)和40.0%(2/5);5~7分:66.7%(12/18)和72.2%(13/18);8~10分:84.6%(22/26)和92.3%(24/26);χ2分别为8.895和8.015,P均<0.05];ROC曲线显示,当PCA3 mRNA和PSA mRNA临界值分别为846拷贝/ml和280拷贝/ml时,诊断PCa敏感度分别为69.4%(34/49)和81.7%(40/49),特异度分别为90.1%(64/71)和77.5%(55/71);而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可增至85.7%(42/49),但特异度下降为76.1%(54/71).PCA3 mRNA诊断PCa微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0/22)和84.7%(11/13).结论 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检测是PCa诊断的良好指标,而联合检测可弥补PCA3 mRNA敏感度低和PSA mRNA特异度低的不足,而更有利于PCa诊断;PCA3 mRNA可能为PCa微转移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3.
CT三维成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肾上腺病变患者(病变组).10例正常肾上腺(对照组),应用CT机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透明重建。结果:病变组诊为肾上腺皮质腺瘤3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4例,肾上腺囊肿4例.肾上腺皮质腺癌3例,肾上腺转移瘤1例。MPR、VR及透明重建的图像,可以明确肾上腺及肾上腺病变的立体结构.以及与邻近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与手术所见基本相同。结论:CT三维成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形态轮廓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腹腔镜手术的开展提供极为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4.
吴小芬  翁志梁  陈挺  楼坚 《新中医》2017,49(9):60-62
目的:复方玄驹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精子质量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比较2组勃起功能、精子质量及尿动力学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子质量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精液量、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尿动力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膀胱容量、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充盈期最大尿道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勃起功能、精子质量及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持续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早泄(PE)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的影响.方法 82例PE同时伴有BPH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为期3个月的小剂量西地那非(A组)和左洛复(B组).在治疗前后行中国早泄指数评估表(CIPE)、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比较其治疗前、后CIPE和IPSS评分.结果 治疗后A组CIPE明显增高,IPSS评分明显下降(P<0.01);B组CIPE明显增高(P<0.01),但IPSS评分轻度下降(P>0.05).结论 治疗中老年性PE合并BPH,小剂量西地那非既能有效治疗PE,又能改善由BPH引起的LUTS症状.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大鼠膀胱组织中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方法。了解聚维酮(polyvidone,PVP)是否有促进EPI进入膀胱壁的作用。方法建立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膀胱灌注模型,经大鼠尿道单独灌注1mg·mL-1表阿霉素或联合1%聚维酮溶液灌注后,保留药物2h后,处死大鼠,分离及匀浆膀胱组织,用含0.3mol·L-1HCl的50%乙醇抽提,离心取上清液,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λex/em为470/554nm测定其荧光值,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表阿霉素浓度。结果样本扫描未见杂峰,日内精密度<2.75%,日间精密度<4.01%,表阿霉素于肿瘤组织匀浆中抽提回收率>86.0%,表阿霉素联合1%聚维酮灌注组的膀胱组织内表阿霉素浓度明显高于单灌表阿霉素组,P<0.01。结论本方法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大鼠膀胱组织中EPI药代动力学研究。1%PVP联合膀胱灌注能促使表阿霉素进入膀胱壁。  相似文献   
77.
5-脂氧合酶(5-Lox)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与肿瘤生长相关的新基因,已发现它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如胃癌、肠癌,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和患者的存活率相关,极具临床研究价值.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Lo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上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它们作为肾癌的有效预后因素和预测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前列腺液(EPS)中Th类细胞亚群分化及其和局部炎症的关系。方法:对47例CP患者(CP组),根据炎症程度分成Ⅰ组(轻度炎症)26例和Ⅱ组(重度炎症)21例;另以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法检测各组EPS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以及Th1/Th2比值(IFN-γ/IL-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P组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其中,Ⅰ组IL-4水平无明显变化,而Ⅱ组IL-4水平显著性下调(P〈0.05);Ⅱ组和Ⅰ组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但此两组间水平无显著性差别;Ⅱ组IFN-γ/IL-4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CP患者Th1细胞分化占优势,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Th1的极化可能是导致前列腺局部炎症发展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具有免疫增强作用[1 ] 。1 995年8月至2 0 0 2年1 0月我们采用PVP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1 0 4例。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证实为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Ta,T1 ) ,术后无肿瘤残留,细胞学检查阴性,病理分级G2 以上,或为多发肿瘤或复发者。1 0 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阿霉素2 0mg加PVP 30ml膀胱灌注) 5 5例,对照组(B组,阿霉素2 0mg加生理盐水30ml) 4 9例。灌注方法:术前2 4h或4 8h灌注1次。术后1周开始常规灌注,每…  相似文献   
80.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腹股沟疝同期手术的不同术式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并发腹股沟疝的同期手术的最佳术式。方法 :对同期手术治疗的4 1例BPH并发腹股沟疝患者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加疝修补术 2 1例 (第 1组 ) ;耻骨上V形切口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SPP)加疝修补术 6例 (第 2组 ) ;下腹部纵行切口行SPP加腹膜前疝修补术 10例 (第 3组 ) ;下腹部纵行切口行SPP加腹股沟斜切口疝修补术 4例 (第 4组 )。结果 :随访 2个月~ 5年 ,第 3组有 3例疝复发 ,其它各组未见疝复发。手术切口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在各组中均未发生。术后住院时间第 1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P <0 .0 1)。结论 :在BPH并发腹股沟疝的同期手术中 ,疝修补术加TURP应为首选 ,如BPH需开放手术 ,采用耻骨上V形切口行SPP加疝修补术为简单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