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动态增强MRI(DCE-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直肠癌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直肠正常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MRI常规序列、IVIM-DWI及DCE-MRI检查,观察各组IVIM-DWI参数及TIC参数,分析IVIM-DWI、DCE-MRI及其联合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真实扩散系统、灌注分数、表现扩张系数均降低,最大信号强度、强化至峰值时信号强度、早期增强率均升高(P<0.05);IVIM-DWI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75.00%,DCE-MRI为80.36%,联合诊断为87.50%.结论 IVIM-DWI、DCE-MRI对直肠癌及其T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直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多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的宫颈癌100例,均接受1.5 T MR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扫描,通过双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及快速弥散所占容积分数(Ffast),观察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鳞癌ADCslow低于腺癌,ADCfast和Ffast值高于腺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鳞癌ADCslo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fast、Ffas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ADCslow、ADCfast、Ffas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T MR多b值DWI相关参数对宫颈癌病理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亚急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保守治疗的所有急性创伤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31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1例(亚急性28例、慢性3例)(9.97%)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行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示,血肿扩大手术组抗血栓药物使用22.6%明显大于保守治疗血肿吸收组2.1%(P<0.001);两组年龄(65.03±10.80岁vs. 58.89±16.12岁,P=0.007)、吸烟(9.7%vs. 32.5%,P=0.009)、中线移位(5.80 mm vs. 1.50 mm,P<0.001)、血肿最厚度(8.20 mm vs. 4.75 mm,P<0.001)及血肿体积(48.72 mL vs. 7.99mL,P<0.001),上述因素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扩大需手术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肿体积(P<0.001,OR=1.124)和中线移位(P<0.00...  相似文献   
34.
腰穿脑脊液置换法治疗术后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神经外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24例,在进行全身抗感染同时,行腰蛛网膜下腔抗生素林格氏液冲洗置换治疗。结果24例中22例治愈,治愈时间多在1~2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严重颅内感染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5.
刘洁琼  丁亚萍  潘伶俐  吴熹  罗鸣  马晶 《全科护理》2013,(34):3173-3175
[目的]调查社区护士自我效能感及工作满意度,分析社区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社区护士146名;社区护士自我效能感低于常模(P<0.01),工作满意度中除"与同事关系"外均高于临床护士常模,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社区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对社区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唤起正性情绪,加强沟通技能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表型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酶水平与该类患者转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24~48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生化法检测患者血清LDH水平.结果:MDS患者异常染色体出现率46%,主要有+8、-7、5q-、11q-、20q-,并有复杂异常核型.RA患者异常核型组LDH水平虽高于正常核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RAEB和RAEB-t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RA患者,且骨髓内幼稚细胞数与患者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复杂异常核塑MDS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且急性白血病转化率观显高于核塑正常者.结论:MDS患者有异常核型并血清LDH水平升高者易转为急性自血病,异常染色体出现及高血清LDH与该类患者转归有直接关系,血清LDH水平结合核型分析对MDS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7.
魏敦双  赵迎超  戴晓芳  罗鸣 《医药导报》2009,28(10):1295-1297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顺铂同步化学治疗(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耐受性及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Ⅲ~Ⅳb 期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58例). 两组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组同时予以顺铂30 mg&#8226;(m2-1,每周1次,共5~7次. 对照组则不合并同步化疗. 结果 治疗组治疗依从性差于对照组,且首次发生皮肤及黏膜毒性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对照组发生中重度皮肤、黏膜毒性及胃肠毒性的概率明显低于治疗组. 治疗组体质量丢失亦较对照组严重. 两组在肝、肾功能损伤上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的2 a无瘤生存率及2 a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同步联合顺铂化疗治疗较单纯放疗治疗毒性更高,且依从性较差. 同步联合化疗近期疗效有稍微改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团不能稳定悬浮的相关因素,建立一种适合神经干细胞长期、稳定悬浮培养的方法。方法在培养过程中动态检测培养基密度和粘滞系数,神经干细胞团密度和半径,同时观测神经干细胞贴壁现象。探讨调节培养基密度和粘滞性、利用琼脂糖凝胶包被培养瓶等方法的抗贴壁效果,及其对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神经干细胞团半径逐渐增大,同时细胞团的沉降速率明显增大。传代第3天细胞团开始贴壁。而培养基密度、粘滞系数和细胞团密度均无明显变化。通过调节培养基密度和粘滞系数,使细胞团保持悬浮,但S期标记指数(LI)下降,细胞逐渐死亡。通过在培养瓶底包被凝胶隔离层,神经干细胞团保持快速增殖而不贴壁,长期培养分化率低。结论 神经干细胞团的悬浮不稳定性主要与细胞团体积相关。通过琼脂糖凝胶包被培养瓶底,可以防止贴壁,有利于神经干细胞持续增殖并保持未分化,适合神经干细胞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探讨该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期CML患者,采用生化法检测其血清LDH,HBDH,ALP,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加速期急变期患者LDH,HBDH,AL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及正常人,慢性期患者LDH,HBDH高于正常人,两组CML患者LDH和HBDH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LDH与HBDH呈正相关.结论:ALP,LDH,HBDH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对CML病情严重程度有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0.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凝血功能障碍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治经验,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诊治的1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疾病转归加以分析整理。结果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完全治愈率仅有31%,致死致残率高。结论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救治须早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DIC的发生,在强有力的抗纤溶治疗下是可以创造手术时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