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海员职业性外伤分布特征。[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地区475名海员 ,对其最近一次工作航行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海员单部位伤的发生率和10万工作日外伤率分别为13.89 %和58.60/10万 ,明显高于多部位伤 (P<0.05) ,但其平均损失工作日 (7.06d/人 )低于多部位伤者 (11.57d/人 ) ;单部位伤的10万工作日外伤率外籍船船员 (34.50/10万 )低于中国籍船船员 (66.95/10万 ) (P<0.05)。不同吨位船只上的船员外伤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P>0.05)。海员单部位伤的发生率和10万工作日外伤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 (P<0.01) ,多部位伤的发生率和10万工作日外伤率在30岁以下和40~49岁年龄段较高。每天工作时间大于14h的海员外伤发生率和10万工作日外伤率升高明显(P=0.05或P<0.05)。[结论]为防止海员外伤的发生 ,建议改善其工作环境 ,加强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并制定每天工作时间限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从人体组成学的角度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血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的关系。方法:筛选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体成分,并进一步检测相关的血生化指标。结果:骨量及腕部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50岁前体质量升高,50岁以后无变化;脂肪率在45岁以前降低而在45岁以后升高;观察组各年龄段的卵泡刺激素、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均升高,而血清雌二醇降低;观察组的脂肪率在绝经前期降低,在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升高,而骨量和腕部骨密度在3个时期均降低。在围绝经期,观察组的卵泡刺激素、甲状旁腺素和骨钙素升高,而雌二醇的浓度降低。此外,骨密度与骨钙素、骨量、血清雌二醇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非脂肪率、脂肪率、甲状旁腺素、卵泡刺激素。结论:河南地区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既受雌激素、卵泡刺激素、甲状旁腺素等激素水平的影响,又与脂肪量、非脂肪率、骨量等体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利用体成分指标预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比较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卢湾区2009年7月~2011年11月流感监测病例进行分析,并于2011年10月对卢湾区200名居民进行流感HI抗体检测.结果 2009年,AH1N1阳性率最高,为30%;2010年,AH3、BV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和12%;2011年,AH1N1、BV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2%和11%.AH1N1流行季节主要为冬季,AH3主要为夏季,BV主要为春季.全人群BY和AH1抗体滴度较高,分别为1∶918和1∶897,BV、AH3和AH1N1抗体滴度较低,分别为1∶625,1∶599和1∶120.AH1N1全人群抗体水平低于季节性流感.结论 应继续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建议流感疫苗组分应继续包括AH3、AH1N1、BV毒株组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2组均常规应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冠心病的规范治疗;研究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2组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O、ET-1、TNF-α、IL-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8周后NO均明显升高(P<0.05),ET-1、TNF-α、IL-1、IL-6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4、8周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ET-1、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0%、95.0%和72.5%、77.5%,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以来的8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闭孔疝属罕见腹外疝。病人多发生于瘦弱的老年女性,以肠管壁疝为主。临床初发以不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病人多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手术治疗往往不积极,以致肠坏死,甚至肠瘘。结论:对于老年人肠梗阻,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经短暂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梗阻时,要积极手术探查。手术前后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努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6.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乙型肝炎活检组织HBcAg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并探讨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病理分级)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7例均为济南市传染病医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1月确诊并行经皮肝穿刺活检的慢性  相似文献   
67.
患儿,女,3h,因全身皮肤发凉1h入院。系第4胎,第4产,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查:T34.2℃,R40次/min,P110次/min,W3425g。神清,反应差,哭声弱,口唇无紫组,心肺无殊,肝脾无肿大,四肢无硬肿,肌张力正常,吸吮反射存在,脑膜刺激征(一),频繁呼吸暂停,可  相似文献   
68.
程华  肖先馨 《安徽医学》1997,18(3):16-16,18
<正>有文献报道,昏迷儿童血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我们也观察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NSE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为探讨病毒性脑炎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2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血和脑脊液(CSF)中NSE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小儿变形性肌张力不全误诊二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21006]程华,肖先馨例1:女,9岁。因进行性行走困难二年入院。二年前出现双足尖着地行走伴双胖肠肌疼痛,进行性加重,近半年行走时出现特殊步态:双足外缘着地,髓、膝屈曲呈高抬脚步态,躯干后倾。劳累后症...  相似文献   
70.
脑血管病人治疗常选用20%甘露醇,使用普通一次性9号输液器,每日一次静脉穿刺。由于针头粗,滴速快,加上脑血管病病人血管弹性差,药液易外渗,易损伤血管,给病人带来痛苦。通过临床对50例脑血管病病人,进行直刺法留置针静脉穿刺应用,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充盈饱满、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