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食管癌GTV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对放疗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04—200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N0期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分析GTV长度、最大直径、体积对放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GTV长度<5、5~7、>7 cm组甲级率和5年生存率均不同,分别为79%、48%、26%(P=0.003)和69%、46%、22%(P=0.037)。肿瘤最大直径≤3 cm组甲级率和5年生存率高于>3 cm组,分别为56%、33%(P=0.033)和37%、30%(P=0.037)。肿瘤体积≤40 cm3组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高于肿瘤体积>40 cm3组,分别为52%、30%(P=0.059)和41%、27%(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长度是影响近期疗效与预后的主要因素(P=0.005、0.014)。结论 N0期胸段食管癌肿瘤长度、最大直径与体积对放疗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肿瘤长度是影响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同期放化疗在我国非手术治疗食管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有关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国内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或病例对照研究39项共4161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OR=2.588,P=0.000)和1、3、5年生存率(HR=1.995,P=0.000;HR=2.047,P=0.000;HR=2.265,P=0.000),但≥3级放射性食管炎、≥2级放射性肺炎及≥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也显著升高(OR=4.372,P=0.000;OR=1.962,P=0.005;OR=4.403,P=0.000)。同期放化疗含紫杉类方案较FP方案可提高近期疗效(OR=1.868,P=0.036),1、3年生存率相似(HR=1.087,P=0.781;HR=1.315,P=0.569)。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表现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接受三维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54例,应用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标准评价患者急性RIHD状况。分析其表现类型、基础心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物理因素等对其发生的影响。用配对t检验行组间比较,Logistic法行因素分析。
结果 急性RIHD总发生率为70%(38例),均为1级损伤。38例急性RIHD中心电图异常37例、心肌酶升高7例、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7例、肌钙蛋白I升高6例、心包积液3例。37例心电图异常的以ST段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分别为19、12例。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基础心功能状况、吸烟史、化疗史、心脏病史等与急性RIHD相关(χ2=0~1.98,P=0.160~0.999)。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脏V60是影响急性RIHD发生的独立因素(χ2=5.10,P=0.024)。
结论 三维放疗较常规放疗急性RIHD发生程度减轻并以心电图异常最为常见,心脏V60是影响急性RIHD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IHH)对急性期放射性心脏损伤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IHH组、照射组和CIHH+照射组。CIHH处理为动物在接受照射前置于低压氧仓预处理。记录左心室功能,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asson染色后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纤维化标志物Ⅰ型胶原(COL-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表达情况。差异检验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IHH预处理后再照射大鼠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有所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CIHH+照射组较照射组CVF下降同时伴随COL-1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1)。CIHH+照射组T-SOD活力较照射组明显升高[(185.19±3.20) U/mgprot∶(156.61±4.60) U/mgprot,P<0.01],MDA浓度下降[(1.36±0.17) nmol/mgprot∶(2.36±0.21) nmol/mgprot,P<0.01]。CIHH+照射组与照射组比较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和CHOP蛋白水平亦均降低(P<0.05,P<0.01)。结论 CIHH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放射线引起的冠状动脉损伤,增强心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减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并减少小血管周围和心肌间质胶原沉积。CIHH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及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术前受累野照射同期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45例,术前行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期受累野IMRT 45 Gy分25次,5 次/周,6~8周后手术切除。CT模拟定位前胃体水充盈800~1000 ml,以厚度>5 mm管壁勾画GTV-t,上沿食管方向外扩2.0 cm,下沿胃体方向外扩1.5~2.0 cm,轴向外扩0.8 cm为CTV-t;GTV-nd依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勾画;CTV-nd仅包括GTV-nd和淋巴结转移受累区域;外扩0.8~1.0 cm定义为PTV。通过分析术后病理结果及放疗不良反应探讨靶区勾画方式的可行性。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术前同期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完成同期2个周期化疗者39例,1个周期者6例。R0切除率为96%,pCR率为22%。肿瘤退缩分级0、1、2、3级分别10、17、15、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8%(17/45),淋巴结转移度为4.33%(46/1062)。术后病理T、N降期24、26例,术后T3-T4期所占比例较疗前降低51%,术后淋巴结阳性者所占比例较疗前降低42%(P=0.000、0.000)。放射性食管炎/胃炎发生率为44%,其中1、2、3级发生率分别为18%、22%、4%,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7%,均为1、2级。围手术期治疗相关病死1例。结论 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患者术前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联合45 Gy同期放疗可以实现较高的pCR率,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实现降期并增加根治性手术的R0切除率。该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过量表达对食管癌TE-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毒感染法将不同剂量构建有MnSOD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食管癌TE-1细胞,建立中、高表达MnSOD的TE-1细胞pLenti6-mMnSOD/TE-1(TE-1Mm)和pLenti6-hMnSOD/TE-1(TE-1Mh);采用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MnSOD重组质粒的TE-1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应用平皿克隆形成实验及FCM法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变化的情况;将MnSOD转染后的TE-1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检测成瘤及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移植瘤中MnSOD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稳定表达MnSOD蛋白的TE-1细胞株;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均证实,感染不同剂量的MnSOD重组质粒的TE-1细胞中,MnSOD的表达水平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上升;细胞平皿克隆检测结果提示,TE-1Mm和TE-1Mh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为(23.0±2.7)%和(45.3±4.5)%,分别低于和高于TE-1细胞的(34.7±4.2)%及TE-1n细胞的(33.7±4.7)%,实验组间比较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V-PI双染FCM检测结果显示,TE-1Mm和TE-1Mh细胞的早期细胞凋亡率为(10.6±1.0)%和(1.0±0.1)%,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TE-1细胞的(2.6±0.2)%和TE-1n细胞的(2.5±0.3)%(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MnSOD过量表达使G0/G1期细胞数在TE-1Mm细胞中增多,而在TE-1Mh细胞中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数则在TE-1Mm细胞中减少,在TE-1Mh细胞中增多;与亲本TE-1细胞和感染空载体TE-1n细胞相比,TE-1Mm细胞处在增殖期细胞少,而TE-1Mh细胞处在增殖期细胞多(P<0.05)。TE-1Mm细胞接种裸鼠后,肿瘤生长慢,体积小,而接种TE-1Mh细胞则相反,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瘤组织中的MnSOD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SOD过量表达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和凋亡,对食管癌TE-1细胞的增殖和移植瘤的生长均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增殖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老年食管癌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但关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研究,尤其是老年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of carcinomas,PESC)的研究极为少见.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原发性局限期PES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01-01-2012-12-31收治的34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老年局限期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组19例,术后辅助治疗组15例(手术+化疗9例,手术+放化疗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Kaplan-Meier法统计不同治疗方式的局控、远转和生存情况,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50.0%(17/34).41枚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3.1%(41/314).胸上段PESC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28.6%、0、0和0;胸中段PESC分别为16.7%、10.9%、9.4%和16.4%;胸下段PESC分别为0、0、17.4%和24.1%.T3-4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显著高于T1-2期(20.6% vs4.5%,x2=8.050,P=0.005);病变长度≥5 cm组淋巴结转移度显著高于<5 cm组(17.0% vs 8.0%,x2 =5.611,P=0.018);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手术组患者1、3、5年局控率与生存率分别为82.1%、54.7%、54.7%和42.1%、15.8%、5.3%,术后辅助治疗组分别为86.2%、65.6%、65.6%和93.3%,46.7%,31.1%,两组比较局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2),术后辅助治疗组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x2=4.105,P=0.043.单纯手术组患者1、3、5年远转率分剐为54.3%、71.4%和85.7%,显著高于术后辅助治疗组的13.3%、30.0%和30.0%,x2=6.632,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与否是老年局限期PESC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7.结论 老年PESC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转移模式并未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淋巴结转移模式与食管鳞癌较为相似,但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治疗预后极差,术后辅助放化疗可延长其生存.系统性化疗在老年患者体质能耐受的情况下仍是治疗基石之选择.  相似文献   
38.
乳腺癌放疗所致胸壁湿性皮炎暴露疗法使患者生活不便,焦虑程度高。为探讨康惠尔伤口护理产品密闭伤口对湿性皮炎治疗作用及焦虑情绪改善状况,本科室对55例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出现湿性反应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本院2004—2009年收治的 126例胸段食管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Som等颈部影像学分区将下颈部分为Ⅰ区(上纵隔淋巴结)、Ⅱ区(脏器淋巴结)、Ⅲa区(颈内静脉内淋巴结)、Ⅲb区(颈内静脉外淋巴结)、Ⅳ区(锁骨上淋巴结)、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并分析各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各区间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全组 126例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下颈部淋巴结转移占68.3%(86例),Ⅰ、Ⅱ、Ⅲa区淋巴结转移之和占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95%(82例),其中Ⅰ、Ⅱ区占85%(73例)。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53.2%∶30.2%,χ2=13.73,P=0.000),右侧Ⅰ、Ⅱ、Ⅲa区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左侧(43.7%∶15.1%、17.5%∶7.1%、17.5%∶5.6%,χ2=24.79、6.22、8.77,P=0.000、0.013、0.003)。结论 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于喉返神经旁(Ⅰ、Ⅱ区)与颈内静脉内(Ⅲa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试验组包括:PEG-50组38例、PEG-100组26例、 PEG-R组21例,给药方式依次为PEG-rhG-CSF 5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10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 PEG-rhG-CSF 50μg/kg 单次皮下注射+rhG-CSF 5μg· kg -1· d -1皮下注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2珑.0×109/L后停用rhG-CSF;对照组为R组20例,即rhG-CSF 5μg· kg-1· d-1皮下注射,ANC≥2.0×109/L后停用。对上述4组患者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时间-ANC值、粒细胞缺乏所致不良症状的缓解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05),各试验亚组的临床效应发挥均始于用药12~24 h,于24 h左右达到改善粒细胞缺乏的治疗目的, P-50组与P+R组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时间-ANC值无明显差异( 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缓解因粒细胞缺乏所致临床症状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PEG-rhG-CSF对于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推荐剂量为单次50μg/kg皮下注射,其效应发挥时间始于12~24 h之后,如果在此期间ANC值无明显提高,无需加用rhG-CS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