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内照射疗法对大部分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可喜的前景,为此探讨放射性粒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方法建立和近期疗效。方法26例前列腺癌全身或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粒子植入治疗。经直肠超声获取前列腺图像,将图像直接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术中适时计算机计划,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145~160Gy。根据治疗计划插植粒子针,利用Mick植入器植入粒子,粒子植入总数为19—90颗,粒子活度0.35~0.4mCi。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质量验证。结果26例患者成功实施会阴超声和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手术。手术历时1—1.5h。术后验MPD为(137.73±36.5014)Gy。26例前列腺癌患者^125I粒子治疗后生物化学控制率92.3%,2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骨转移。^125I粒子植入治疗,34.6%无尿道副反应,Ⅰ、Ⅱ、Ⅲ、Ⅳ和Ⅴ级尿道副反应分别为38.5%、11.5%、11.5%、0和0。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3.9%。1例患者1颗粒子移位,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无粒子移位到肺。结论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微创、精确度高和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去势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早期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7例粒子术前行去势术,21例粒子植入后同时行去势术,11例粒子治疗后联合药物去势治疗。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为145—160Gy,尿道剂量低于400Gy。^125I粒子活度0.35—0.50mCi,中位植入69颗(19—97颗)。结果:失败标准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治疗后升高〉4ng/ml,≤〈4ng/ml为生物化学无进展生存(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rvival,BDFS)。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36例粒子治疗后达到BDFS,3例分别在粒子治疗后6、8和36个月PSA升高,2例行内分泌治疗,1例行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年和3年BDFS分别为94.8%(37/39)和92.3%(36/39)。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和Ⅱ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7%(3/39),没有Ⅲ级和Ⅳ级直肠反应。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Ⅱ级和Ⅲ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20/39)、17.9%(7/39)和2.6%(1/39),对症处理好转。2例粒子移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结论: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CT引导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LR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CT引导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LRRC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利用三维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肿瘤靶区需要粒子数目、活度和剂量。每颗粒子活度14.8~29.6 MBq(中位25.9 MBq),植入粒子数目33~137颗(中位74.5颗)。术后即行CT扫描进行剂量验证,处方剂量120~160 Gy,实际剂量D90 75.91~159.32 Gy(中位119.77 Gy)。对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2个月(4.2~35.0个月)。肿瘤控制总有效率50.0%,其中完全缓解率13.3%,部分缓解率36.7%。1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0%和8.0%。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5%和32.9%,中位生存期21.5个月。疼痛缓解率95.2%,并发症发生率20.0%,主要为1、2级皮肤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结论 CT引导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创伤小、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相似文献   
45.
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2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11例单纯粒子治疗,6例术前或术后配合外放疗.15例粒子植入术后加睾丸去势术.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结果14例原发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分别为(52.14±54.61)ng/ml和(4.26±7.11)ng/ml,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03),生物化学控制率为100%.12例去势术后复发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PSA分别为(15.14±20.80)ng/ml和(18.94±35.25)ng/ml(t=-0.307,P=0.764),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生物化学控制率为75%.5例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PSA分别为(120.03±145.96)ng/ml和(75.53±84.84)ng/ml(t=0.527,P=0.621),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25Ⅰ粒子单纯植入治疗34.62%患者无尿道副反应,Ⅰ~Ⅴ级尿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6%、11.54%、11.54%、0和3.85%.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组Ⅰ~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0、0和16.67%.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3.12%.3.12%患者1颗粒子移位,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无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 2 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32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 2 5I粒子植入术 ,11例单纯粒子治疗 ,6例术前或术后配合外放疗。 15例粒子植入术后加睾丸去势术。连续 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 (prostatespecificantigen ,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结果  14例原发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分别为 (5 2 14± 5 4 6 1)ng ml和 (4 2 6± 7 11)ng ml,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t=3 2 5 3,P =0 0 0 3) ,生物化学控制率为 10 0 %。 12例去势术后复发患者1 2 5I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PSA分别为 (15 14± 2 0 80 )ng ml和 (18 94± 35 2 5 )ng ml(t=- 0 30 7,P =0 76 4 )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生物化学控制率为 75 %。 5例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PSA分别为 (12 0 0 3± 14 5 96 )ng ml和(75 5 3± 84 84 )ng ml(t =0 5 2 7,P =0 6 2 1)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 2 5I粒子单纯植入治疗34 6 2 %患者无尿道副反应 ,Ⅰ~Ⅴ级尿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8 4 6 %、11 5 4 %、11 5 4 %、0和3 85 %。1 2 5I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组Ⅰ~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6 6 7%、0、0和 16 6 7%。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 3 12 %  相似文献   
47.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2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11例单纯粒子治疗,6例术前或术后配合外放疗.15例粒子植入术后加睾丸去势术.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结果14例原发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PSA分别为(52.14±54.61)ng/ml和(4.26±7.11)ng/ml,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3.253,P=0.003),生物化学控制率为100%.12例去势术后复发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后PSA分别为(15.14±20.80)ng/ml和(18.94±35.25)ng/ml(t=-0.307,P=0.764),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生物化学控制率为75%.5例骨转移患者术前和术后PSA分别为(120.03±145.96)ng/ml和(75.53±84.84)ng/ml(t=0.527,P=0.621),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125Ⅰ粒子单纯植入治疗34.62%患者无尿道副反应,Ⅰ~Ⅴ级尿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6%、11.54%、11.54%、0和3.85%.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组Ⅰ~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0、0和16.67%.Ⅰ级直肠副反应发生率为3.12%.3.12%患者1颗粒子移位,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无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核作为生物剂量计及评价职业受照射人群辐射效应的可行性。方法用^137Cs7射线不同剂量(0.1~2.5Gy)照射离体人外周血细胞,用泛着丝粒探针的FISH技术进行微核分析,拟合剂量效应方程;检测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无着丝粒微核率并估算其生物剂量。结果离体照射条件下微核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以无着丝粒微核增加为主,着丝粒微核仅有轻度增加。微核率与剂量之间的拟合曲线方程,CB微核法:Y=0.005 0.036D 0.01ID^2,R^2=0.99;FISH微核法:Y=0.001 0.035D 0.007D^2,R^2=0.99。结论FISH微核法优于CB微核法。用FISH微核法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无着丝粒微核率可以用来估算生物剂量。  相似文献   
49.
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性^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103Pd粒子植入。3例硬膜外麻醉,17例局部麻醉。中位肿瘤周边剂量为122.84Gy(97.31~182.78Gy)。^103Pd粒子活度为1.4~1.8mCi。原发肿瘤边缘植入靶区外放1cm,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为准。根据治疗计划实施粒子针插植,利用Mick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6例术后3~4周加用外放疗,剂量45~50Gy,每次2Gy。术后行cT扫描,进行质量评估。术后24~48h拍x线片.观察是否粒子发生移位。结果20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肿瘤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前列腺癌术后PSA明显下降;局部控制率90%(18/20)。20例随访2~25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2例术后0.5、1年失访,12例死亡,6例生存。结论^103Pd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微核分析因其在遗传毒理学和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FISH技术能用于解释微核的形成机理、功能及微核的超微结构,并可用于辐射损伤的遗传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