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甲襞微循环中输入枝→袢顶→输出枝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①正常管袢沿流线方向压力和速度的变化较为平稳。异常管袢中当管径改变时压力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速度分布较为复杂:当输入枝管径变细时,袢顶的流速最快,而输出枝变细时,袢顶的流速低于其下游的流速。②同一截面上的压力和速度以靠近管壁缘的变化稍大一些,轴心处较为平稳,在流线方向改变时外缘的变化较内缘更为剧烈。③短路枝开通后压力和速度曲线较开通前要平滑得多,被短路的管袢中压力略有增加,速度略有降低。④甲襞管袢内的压力和速度的分布主要受管径改变的影响,而对管袢形状、构型的改变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82.
甲襞、球结膜、舌、唇、牙龈、耳廓、皮肤、子宫颈、阴茎头微循环的规范化观测数据,纵向可以分为指标元、指标类及综合三个层次;横向可以分为微血管形态(m)、血流动态(d)、管周现象(p)及上皮类(e)等四  相似文献   
83.
氧耗是正常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不同组织氧耗又不尽相同。失血休克后不同组织细胞氧耗量的测量,文献报道甚少,应用莨菪类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不同组织氧耗量的测量亦未见文献报道,故此本文着重探讨莨菪类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不同组织氧耗量的影响,为休克的防治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药品及仪器由本院动物实验室提供Wistar大鼠,体重220~250g,雌雄不拘,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10只),(2)失血休克组(10只),(3)盐酸莨菪碱组(10只,简称6542),(4)溴…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胎儿甲襞血管的发生和形成 ,为认识生理性血管形成和病理性血管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胎儿 (5~ 9月胎龄 )甲襞皮肤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 :5~ 9月龄胎儿甲襞皮肤血管的超微结构呈现出由新生幼稚到初步成熟的过程。每一例胎儿的标本都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管。再由毛细血管分化为细静脉、细动脉。 5~ 9月龄胎儿甲襞皮肤中最原始的血管前体 ,只是在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之间出现隙、溪、池 ,进而形成一个没有内皮细胞围绕的腔隙 ,称之为“毛细血管前腔隙”。进而形成不成熟的毛细血管。不成熟的毛细血管在超微结构上仍残有毛细血管前腔隙的一些结构。结论 :胎儿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有以下特点 :(1)管壁细胞结构很不发达 ;(2 )内皮细胞发育不同步 ,最初微丝占据很大空间 ,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出现较早 ;(3 )平滑肌纤维出现很晚 ,发育不良。在细动脉、小动脉、小静脉的管壁 ,很少出现典型的平滑肌细胞的结构。  相似文献   
85.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是血液中极其重要的细胞成分,糖尿病时红细胞可以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粘附,RBC对EC的粘附增强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急性肾衰时肾微血管的损伤及樟柳碱、东茛菪碱、山茛菪碱对这些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左肾动脉注射油酸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模型,采用电镜、光镜及TTC显色观察大鼠急性肾衰不同时期肾微血管超微结构、肾组织结构及TTC显色的改变.结果左肾动脉注射油酸后10分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程度充血肿胀,在皮质与髓质交界区,可见小血管内充满大量红细胞;TTC显色呈鲜红色.注射油酸后6小时和24小时上述损伤加重,TTC显色出现典型的不显色苍白区.3种茛菪药物不同程度减轻了急性肾衰时肾微血管损伤,改善了肾组织缺血,减少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数.结论急性肾衰时很早即出现肾微血管的损伤,3种茛菪药对急性肾衰时肾微血管和组织结构的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我们研制的一种无损伤的甲襞毛细血管测压仪,测压仪由透明簿片、弹簧、压力刻度盘,加压旋钮和推进器等组成。它是通过局部加压阻断毛细血管血流的原理测量毛细血管压。测量时将测压仪放在体视显微镜下,找到需测量的毛细血管,将透明簿片放在毛细血管表面的皮肤上,调好零点,用旋钮加压,直到阻断毛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家兔为对象,研究了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枝后及放开结扎重新供血造成再灌流时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等流变特性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再灌流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损伤程度比单纯缺血严重得多,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也有程度不同的升高,这些改变可以引起并加重心肌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89.
田牛 《中国微循环》1998,2(1):50-53
Malpighi于1661年描述了在动、静脉间有毛细血管连接,但直到1879年Heuter才第一次在人唇的边缘观察到毛细血管。1917年Weiss和Muller作为一种临床方法介绍I毛细血管显微镜观察。近40年国外微循环发展很快.已召开了六次世界微循环大会,但较集中于基础研究,临床微循环进展不大,观察病种有限,论文仅占4~9%。我国从60年代起,一些开拓者结合临床内、外、小儿和传染病等多种学科,特别是在小儿中毒性痢疾等救治中,先后开展了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观测,促进了我国临床微循环研究和应用。经历40年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形成了一支具有经验的…  相似文献   
90.
关于苯中毒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导。近十余年来Browning、Snyder、尹松年等曾就慢性苯中毒的机理、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过较全面的综述。Uyeki等的实验证明,苯引起血细胞减少与造血干细胞受抑有密切的关系。至于干细胞的增殖与成熟受抑是由于苯的直接抑制作用,抑或是苯对造血微环境的间接损害尚未见到报导。为探讨苯中毒再障的发病机理,阐明骨髓造血功能与骨髓微环境的关系,我们对苯中毒小鼠的骨髓微环境进行了活体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