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7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局限期前列腺癌精囊临床靶区(CTV)的勾画范围。方法 114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限期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定位CT扫描,对比欧美指南共同参考的精囊亚临床灶范围的病理结果,得到精囊长轴距起点1.0 cm和2.0 cm处的精囊截面,确定精囊近端1.0 cm和2.0 cm的解剖范围,然后测量两个截面距精囊起始平面的最大垂直距离(D10HD20H)和最小垂直距离(D10LD20L),并与欧美指南规定的勾画范围对比,进一步指导高剂量区精囊CTV的勾画范围。结果D10HD10LD20HD20L平均值分别为(10.6 ± 1.8)、(2.1 ± 2.0)、(17.2 ± 2.9)和(8.8 ± 2.7)mm,包括95%病例的D10HD20H分别为13.5和21.5 mm,多因素分析显示,D10HD20H与精囊倾斜角度和横断面最大径相关(R2=0.64和0.77, P<0.01)。对比欧美指南规定的精囊靶区勾画方法,即自精囊起始平面开始沿人体长轴方向垂直向上勾画1.0 cm或2.0 cm作为CTV时,分别有65.8%(75/114)及17.5%(20/114)的病例无法完全包含根部1.0 cm或2.0 cm的精囊。结论 局限期中、高危前列腺癌勾画高剂量区精囊CTV时,按照现行欧美指南的画法存在部分亚临床病灶漏照风险。若要包含1.0 cm 近端精囊,推荐前内侧部垂直向上勾画1.4 cm、后外侧部垂直向上勾画0.5 cm可包含95%病例的亚临床病灶;若要包含2.0 cm 近端精囊,前内侧部垂直向上勾画2.2 cm即可,后外侧部可适当降低,但不低于1.4 cm。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使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肾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18例行肾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根据CT扫描管电压分为两组:100kVp组(10例)和120kVp组(6例),记录2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01),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图像细节(血管锐利程度、MPR显示分支、VR显示分支、MIP显示分支)。图像客观评价包括:目标血管和背景的CT值(腹主动脉动脉、双侧肾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两组间辐射剂量及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100kVp组CTDIv01为(11.19±3.85)mGy,120kVp组为(17.37±2.63)mGy,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SSDE为(15.48±4.41)mGy,120kVP组为(25.00±2.49)mGy,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P〉0.05);两组图像血管锐利程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2,P〈0.05);两组中重组图像在显示血管分支方面,MPR(Z=-0.972,P〉0.05)、VR(Z=-1.696,P〉0.05)和MIP图像(Z=-1.626,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价:100kVp组腹主动脉CT值为(291±32)HU,120kVp组为(224±20)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肾动脉CT值为(278±37)HU,120kVp组为(222±15)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CT值及标准差在100kVp组分别为(-992±2)和(9±2)HU,120kVp组分别为(-995±2)和(7±2)HU,两组间2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CNR分别为22±4及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NR分别为30±7及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肾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且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4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案分为A、B两组进行评价。A组:使用碘帕醇(370mgI/mL),管电压120kVp,噪声指数(NI)13,共20例;B组:使用碘克沙醇(270mgI/mL),管电压100kVp,NI 11,共20例。读取CT剂量报告中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双盲法由两位具有3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5分法进行评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并分析两组中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和标准差(SD)。结果:A、B组中患者年龄[分别为(64.55±8.76)岁和(63.65±14.06)岁]和BMI[(23.92±2.23)和(23.56±2.20)kg/m^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CTDIvol[分别为(33.39±2.53)和(26.76±1.03)mOy]和SSDE[分别为(66.27±4.01)和(53.58±2.06)mG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主观评分(分别为4.20±0.62和4.10±0.5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组间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及S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头颈部CTA检查,在图像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头颈部CTA检查中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注射方案的成像效果。方法:连续5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如下:注射总量一体重(kg)×0.5mL/kg;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分别为7、8和9s)将患者分为3组(4g次为A、B、C组);注射流率一注意总量/注射时间,规定最高流率为6mL/s;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兴趣区置于主动脉弓处,阈值为80HU。由两位阅片者对3组的重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5分法),并测量颈部及脑内动脉的CT值。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75±0.41、4.85±0.34和4.29±0.61,A组与B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主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0.024)。三组图像上颈动脉及脑内动脉的CT值:A组与B组间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7)。结论:碘克沙醇(270mgI/mL)在头颈CTA检查中可进行个性化注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碘克沙醇(270mgI/mL)的全身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9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24名连续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注射碘克沙醇(270mgI/mL)中及注射后1周内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及肾脏损害情况。结果:824名患者中有1人出现急性中度全身不良反应,发病率为0.12%;9例出现迟发型全身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09%;115例血肌酐资料完整的病例中,有8例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增高,其中5例被认为与对比剂无关,3例被诊断为对比剂肾病,发病率为2.61%。上述不良反应均经过一定时间后恢复。结论:静脉注射碘克沙醇(270mgI/mL)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基于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标记技术(FAIR)结合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成像技术的动脉自旋标记(ASL)序列无创定量测量前列腺血流灌注(PBF)的可行性。方法:15例经临床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每例患者同时采集4个不同反转时间(1000、1200,1400和1600ms)下的ASL数据,以获得最优的标记血流到前列腺时间来估算其PBF。结果:前列腺正常组织区域测得的PBF为(52.04±8.69)ml/min/100g,前列腺癌区测得的PBF为(79.28±28.89)ml/min/100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优TI),表明前列腺癌区有更大的血流灌注。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基于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标记技术结合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动脉自旋标记序列(FAIR-SSFSE—ASL)可以无创、定量测量前列腺血流灌注,可探测到由于前列腺癌而引起的血流灌注改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7例患者及非前列腺癌的4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多b值DwI序列(b值分别为0、188、375、563和750s/mm2)扫描。应用双指数模型(体素不相干运动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的相对纯扩散值D和灌注分数f的差异。结果:癌区的D值和f值分别为(0.77±0.20)×10^-3mm^2/s和(8.66±3.07)%,非癌区的D值和f值分别为(1.53±0.48)×10^-3mm2/s和(2.27±1.16)%。癌区的D值低于非癌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癌区的f值高于非癌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值DWI序列可获取前列腺组织真实水分子扩散运动及微灌注相关信息,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8.
杜婧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5,(12):1225-1231
【摘要】 随着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疗中重要性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需要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确定分期、判断疗效及监测预后。然而,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影像诊断时检出“偶然发现”的机会显著增加。对于这些偶然发现的处理,国内尚无公认的临床指南。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影像报告中提及的偶然发现,对临床医师及患者造成了一定困扰。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组织了专家委员会,对报道了腹盆部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再结合本学科专家的意见,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偶然发现处理原则的文章。本文对ACR所发布的这些专家共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U-Net分割模型对肾脏肿瘤分割及径线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PACS中2019年5月-2019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肿瘤患者的影像图像及结构式报告.排除未行手术治疗或病理结果未知的病例、图像及报告质量不合格及既往手术史的病例后,共纳入154例数据.从肾脏肿瘤结构式报告中导出医生测量值.利用U-...  相似文献   
90.
ADC值对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选取经病理证实有宫颈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对照组:随机选取无宫颈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分别测量每例患者宫腔内癌灶、宫颈内口、外口的ADC值,进行ROC分析。结果 实验组宫腔内癌灶的ADC均值 ,与宫颈内口的ADC均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66)。对照组宫腔内癌灶ADC均值 显著低于宫颈内口的ADC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01),与实验组宫腔内癌灶ADC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47)。以宫颈内口ADC值进行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6,最佳诊断界值为1.02×10-3 mm2/s,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96.2%。结论 DWI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