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3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9篇
肿瘤学   2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醋氨己酸锌的Ames试验研究马明福,李练兵,曾维三,徐小丽,鹿纯,王治乔(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03002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100850)醋氨己酸锌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上市的第一个含锌化合物,本文用Ames注对醋...  相似文献   
32.
上皮生长因子对小鼠的致畸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作用。方法 :EGF设 2 ,1 2 ,72 μg·Kg- 1 3个剂量组 ,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拟用剂量的 3 ,1 8,1 0 8倍。于小鼠妊娠第 6~1 5d连续灌胃给药 ,每天 1次。结果 :EGF 72 μg·kg- 1 对小鼠活胎率 (4 9% )和吸收胎率 (5 0 % )有影响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和 1 2 μg·kg- 1 组及溶剂对照组的活胎率、吸收胎率、死胎率和骨骼畸形率均在正常范围 ,与各给药组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阳性对照组用环磷酰胺 2 0mg·kg- 1 ,外观畸形率达 90 % ,表明本次试验结果可靠。结论 :EGF相当于人临床拟用剂量的 1 0 8倍有明显的胚胎毒性 ,未见致畸胎作用  相似文献   
33.
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为材料,检测了三-(2-甲基-1氮丙啶)磷化氧(MAPO)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在加S9活化与不加S9活化条件下,MAPO在0.1~50.0μg·ml~1浓度范围内,可诱发CHO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升高而在1.0~100.0μg·ml~1浓度范围内,可引起微核率明显升高,并诱发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位点发生正向突变,所有结果均具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MAPO具有很强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34.
采用杂交,测序,RT-PCR等方法对环磷酰胺(CP)转化的不同叙利亚地鼠胚胎(SHE)细胞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myc癌基因以扩增的方式被激活,在Ha-ras和Ki-ras癌基因上均存在着突变.在对Ha-ras207bp的一段cDNA序列分析中发现,总共发生了35处碱基对的替换,除两处是在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外,其余均发生于第三位碱基上,但除第67位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由于G-T颠换导致所编码的甲硫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外,其余碱基的替换均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分析还表明,CP致Ha-ras癌基因的突变无位点专一性.结果还表明,p53抑癌基因也发生了突变,并且可能属于点突变性质.因此,CP引起的SHE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理可能是以点突变和基因扩增的方式引起c-myc,Ki-ras,Ha-ras癌基因的激活及p53抑癌基因的失活或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35.
<正> 膦氧氮丙啶[tris-(2-methyl-1-aziridinyl)phosphine oxide,MAPO]是一种雄性昆虫不育剂,为了解MAPO在妊娠晚期和哺乳期母鼠染毒对F_1小鼠运动行为的影响,作者选做小鼠光电活动笼测试,转棒试验和游泳衰竭时间三项仔鼠断乳后行为测试指标,结果如下: AMS纯系小鼠,体重32.7±s1.1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染毒期间母鼠日平均饮水量6~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塞替派对人类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方法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基本细胞模型,首次进行了塞替派诱导BEAS-2B细胞的恶性转化实验;平行于细胞的转化进程研究了塞替派转化细胞(BEAS-TE)的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转化表型特征.结果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BEAS-TE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具有较强裸鼠致瘤性的恶性转化细胞.结论塞替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恶性转化效应.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受环磷酰胺(BEAS-CP)和塞替派(BEAS-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CP和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凋亡和转化,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说明逃逸细胞死亡,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这种增生性基细胞经过扩增后将成为转化细胞群主体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38.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别受环磷酰胺(BEAS-CP),塞替派(BEAS-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2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细胞和细胞核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等效直径,形状因子的数值按BEAS-2B,BEAS-CP,BEAS-TE的组序递升.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核浆比则沿BEAS-2B,BEAS-CP,BEAS-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上述改变可能是细胞由正常趋向恶性增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9.
苯并芘、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诱发骨髓红细胞微核和造血抑制石笑春,王治乔,T.Ong2(北京药理毒理研究所100850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我们已报道了“四种典型化合物诱发大鼠骨髓细胞微核”并发现单次腹腔染毒后24和48h二个取样时间的合理...  相似文献   
40.
肼(hydrazine)和甲基肼(monomethy-lhydrazine)是可贮存的液体火箭推进剂燃料。肼和甲基肼是否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肼和甲基肼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动物用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雄性AMS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