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3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先采用TACE治疗1~2次,4~6周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放疗期间及放疗后2个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对照组不服用中药,其余治疗与治疗组基本相同,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周均查透明质酸(HA)、内皮素-1(ET-1).透明质酸及内皮素-1水平能够反映肝脏微循环状态.[结果]放疗前两组HA、E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后1周两组HA、ET-1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升高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减少放射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使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和健康人90例血液中的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对本研究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患者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LB)的检测结果的比较发现,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各项指标均增高(P<0.05),其中APOLB增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本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LB)均增高,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变化,及时使用降低血脂药物,以便及早防治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柿叶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柿叶黄酮( FLDK)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抑制剂筛选模型观察柿叶黄酮0.25~8.0 mg·mL-1对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用人类结肠癌细胞株( Caco-2)细胞筛选模型观察柿叶黄酮0.1 mg·mL-1对麦芽糖酶、蔗糖酶的作用.结果:在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体外实验中,FLDK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当质量浓度达8.0mg· L-1时,其对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的抑制作用均超过70%.在人类结肠Caco-2细胞中,FLDK对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抑制作用均超过75%.结论:FLDK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和含漱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在开始接受放疗时即采用中药内服和含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并在出现Ⅱ级以上OM时采取对症治疗。疗程均为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后1周或黏膜炎缓解至≤1级。观察Ⅱ,Ⅲ级OM出现的时间、累积放射剂量及放疗结束时Ⅲ级以上OM的发生率;放疗结束时测定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结果:试验组Ⅱ,Ⅲ级OM出现时间均晚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放疗结束时Ⅲ级以上OM发生率为31.91%,低于对照组的70.83%(P<0.01);放疗结束时试验组EGF为(652.5±120.6)ng.L-1,高于对照组的(382.5±51.6)ng.L-1(P<0.01)。结论:中药内服和含漱能升高患者唾液EGF水平,保护口腔黏膜,能有效预防和治疗OM,有利于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中细菌繁殖的两种方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而致的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有观察发现,用抗菌药浸注中心静脉导管可降低导管内细菌繁殖和由此所致的血液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哪种方案更好呢?为此进行的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共收治 865例高危成年病人,均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保持3日以上者,被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米诺环素加利福平浸注管腔内及表面,B组用氯己定加磺胺嘧啶银浸洗导管外露面。撤管后,将导管外露部和皮下段作细菌培养。对有临床表现者还作了血培养。 结果,培养检查资料完整的738例。A、B两组临床表现和患感染的危险性相似。A组导管细菌培养阳…  相似文献   
16.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有发生,提示其的发病机理和预防尚待完善。本文复习近5年主要文献,综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9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服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观察组服用疏肝健脾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测量治疗后体重、腰围;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结果: 治疗后两组腰围和BMI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体重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FBG,2 hPG,HbA1c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1),HOMA-IS和ISI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C,TG,LDL-C和HDL-C单项指标转为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APN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6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疏肝健脾方能调节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延缓或逆转其进展为糖尿病的速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PN,IL-6及hs-CRP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于1991年4月8日至10日在莱州市召开农村学校卫生试点工作会议。省卫生厅、教委与防疫站有关负责同志及烟台、莱州有关领导和各地市卫生防疫站、教育局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莱州市卫生局、教育局的领导分别  相似文献   
19.
Ⅰ型糖原累积病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及葡萄糖—6—磷酸转移酶活性缺乏,而使糖原在肝脏、肾脏和小肠累积。慢性肾脏病为其晚期并发症之一。肾脏病变如果是起因于肾脏中糖原的过多累积或葡萄糖产生不当的话,那么受损的应该是近端肾小管功能,而非肾小球。此处报告了Ⅰ型糖原累积病的近端肾小管功能不全并用适当的饮食疗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体位性烧心感、餐后上腹痛和泛酸作为胃食道返流的典型症状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慢性声嘶、慢性咽痛、“咽部肿块”感和吞咽时颈痛等上气道消化道症状是否也表示返流及是否可为胃食道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