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3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本文对阜外医院1973~1981年所作100例经静脉埋藏起搏器手术,以老年人某些特点为重点作出了临床评价。作者等将此100例按年龄分为两组:中青年组(13~64)66例,女性较多;老年组(65~85岁)34例,男性占绝大多数,可能由于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高所致。本组手术适应证为:①完全性房室阻滞(46例);②快-慢综合征(18例);③窦缓、窦停、窦房阻滞(17例);④三分支阻滞(16例);⑤交替性双束支阻滞(3例)。百例全部具备  相似文献   
82.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和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ACC/AHA/NASPE制订的起搏器适应证根据2002年ACC/AHA/NASPE制订的指南,按起搏器治疗的需要程度分为3类。第Ⅰ类:有证据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第Ⅱ类:经常使用永久性起搏器但对是否有必要植入尚有意见分歧,其中Ⅱa类:证据/意见的倾向有用/有效;Ⅱb类:还不能由证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长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1998年11月,92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对照组共有45例患者入选。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未起搏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传统双腔起搏组患者平均心室累积起搏比例为(90.1±4.0)%,平均随访时间为(3.3±0.5)年。起搏组患者自身QRS时限由术前(874-9)ms增加到随访时的(94±10)ms(P〈0.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464-3)mm增加到(50±4)mm(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0.63±0.04降低到0.57±0.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搏器植入时老龄(〉65岁)(OR3.41,95%CI1.07~10.90,P=0.04)、长期RVA起搏(OR3.91,95%CI1.10~13.89,P=0.03)和冠心病史(OR7.33,95%CI1.09~50.29,P=0.04)是QRS时限增宽(〉7ms)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照组各指标随访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可能引起自身QRS时限增宽,提示RVA起搏引起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或心室肌传导功能损害。起搏器植入时老龄、RVA起搏和冠心病史是自身QRS时限增宽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起搏器脉冲发生器更换原因,探讨如何避免或减少起搏器非正常更换,使患者获得安全和可靠的起搏治疗. 方法:1977-01-01至2006-12-31间我院共计791例患者更换1 023台起搏器.在1976~1985年、1986~1995年及1996~2005年更换起搏器的台数分别为297台、489台及237台.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起搏器程控检查和术中测试等,判断起搏器更换原因.正常更换定义为:电池耗竭和(或)达厂家建议且使用5年及以上. 结果:正常更换共计757台,占74.0%;其它非正常更换原因:电池提前耗竭、起搏系统感染、厂家召回、提前"升级"更换分别占18.8%、3.8%、2.3%、及1.1%.在1976~1985年、1986~1995年及1996~2005年置入的起搏器中,非正常更换占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为56.9%;10.4%和19.4%;在较早前10年间(1976~1985年)非正常更换率比1986~1995年、1996~2005年明显高(P<0.001).在近10年间置入的起搏器中,厂家召回、电池提前耗竭、起搏系统感染、提前"升级"更换分别占10.1%、5.1%、3.4%和0.8%. 结论:起搏器更换最常见原因为正常电池耗竭,其他非正常原因依次为电池提早耗竭,厂家召回,起搏系统感染和提前升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起搏器更换时导线弃用原因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1977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该院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导线测定参数、X线胸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判断导线弃用原凶.结果 在1023台起搏器更换术中,共弃用导线235支.其中,因导线功能不良弃用131支(55.7%)[包括导线断裂35支(14.9%),导线绝缘层破损10支(4.3%),导线脱位复位失败10支(4.3%)及阈值过高76支(32.3%)],其他弃用原因包括:置入相关感染50支(21.3%),因原导线接口与脉冲发生器不匹配30支(12.8%),因双腔起搏器更换为单腔起搏器弃用13支(5.5%),其他少见原因弃用1 1支(4.7%).结论 导线功能不良是起搏器导线弃用的主要原因,包括导线体断裂、绝缘层破损、脱位后复位不良及阈值过高.  相似文献   
86.
住院患者发作心室颤动临床特征10年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心脏专科医院内发作心室颤动(室颤)的复苏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10年院内室颤患者复苏成功与失败组的资料.结果 入选201例患者共计209例次室颤发作,男性132例.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66.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占52.9%.Ⅳ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占59.7%,且该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最低(45.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存严重心功能不全,无低钾作为室颤发作的诱因以及复苏时用肾上腺素预示复苏失败率分别升高1.7倍(95%CI1.3~2.2),2.9倍(95%CI 1.9~4.3)和25倍(95%CI 11.5~55.1).在AMI亚组分析中可见AMI24 h内发作室颤最多(56.9%),且相对于其他时间段发作窜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最高(71.0%);另外以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患者发作室颤前多出现心动过缓(88.9%),而左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则多见心动过速(66.7%).结论 院内室颤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尤其是AMI;心功能越差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越高;非低钾诱发及抢救中应用肾上腺素都预示着低除颤成功率.  相似文献   
87.
目前全球累计共有300多万病人接受了心脏起搏器治疗,其中中国大陆有6.3万人。每年全球新植人起搏器40万台,国内1.9万台。并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起搏器已成为心律失常,特别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1984年,美国职业工程师协会将心脏起搏器与半导体、激光等并列为上半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发明。2001年,心脏起搏器与因特网分获美国国立工程院最高奖。心脏起搏器已得到了世界公认与肯定。  相似文献   
88.
重视心脏起搏治疗患者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入了心脏起搏系统患者的定期随访是心脏起搏治疗的重要一环,通过随访可以了解心脏起搏系统(起搏器和导线)的治疗效果,有无副作用和并发症,起搏器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患者最大受益。尤其近年来起搏器工艺水平迅速发展,各种新型起搏器不断问世,程控参数增多...  相似文献   
8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 6岁。“频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 10年 ,体表心电图无预激表现。入院后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继往接收 2次射频导管消融术 ,包括心室面标测和心房间隔穿刺心房面标测消融均失败。局部麻醉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窦性心律时冠状静脉窦远端电极 (CS1- 2 )记录到 A波之后的旁路电位 ,旁路电位与 V波之间有一段时间距离 ,V波无提前 (附图 ) ,心房程序刺激 A波之后的旁路电位持续存在 ,而 V波无提前 ,体表心电图无预激表现。心室程序刺激旁路逆传时冠状静脉窦远端电极可以记录到V波和 A波之间的旁路电位 ,无逆传…  相似文献   
90.
报道 13例左侧心外膜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的结果。 13例左侧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 ,如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 ,记录到旁道电位或最早激动的V波或逆传A波即进行消融。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成功 ,平均放电 1.5± 0 .6次 ,能量 2 1± 4W ,时间 2 1± 9s。成功消融靶点 :左侧游离壁 2例、左后间隔冠状静脉窦憩室 4例、心中静脉 7例。 11例有效靶点均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 ,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 ,与二者之比均大于 1。结论 :冠状静脉窦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是左侧心外膜旁道的重要标志 ;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有效地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