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9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69岁.因"间断右上腹痛1个月"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均正常.肝胆胰CT平扫+三期增强:胆囊底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4 cm ×2.5 cm,病变表面凹凸不平,局部与胆囊壁分界不清,部分突出胆囊轮廓之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减低,病灶与局部组织分界清楚(图1,2).肝实质内与局部组织分界清楚.肝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肝内胆管未见扩张.患者入院4d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胆囊底部游离缘肿物,内生型,胆囊周围无明显侵犯,镜下探查肝及腹腔重要脏器未见转移结节,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完整切除胆囊见肿物大小约2.0 cm ×1.5 cm,未侵及胆囊床,送快速病理学检查为:恶性肿瘤,倾向神经内分泌癌,切缘未见癌细胞.家属拒绝根治性手术,仅行胆囊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中-高度恶性)伴坏死.侵及浆膜下结缔组织,脉管内可见肿瘤浸润,神经未见肿瘤浸润(图3).免疫组化:CD56+、CK+、CgA+、Syn+(图4).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共发生术后出血16例,发生率10.4%.2例术后临床死亡,死亡率为12.5%.16例中腹腔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9例,1例兼有腹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在7例腹腔出血中,早期和晚期出血分别有5例和2例;9例消化道出血中,早期出血3例,晚期出血6例.统计分析显示,术后感染(P=0.002,P<0.01)和胰瘘(P=0.048,P<0.05)为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是严重并发症,术中确切止血、术后预防胰瘘、预防感染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及时、果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因"间断性发热5个月"入院。既往:患者6个月大时因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于当地医院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查体:右上腹部压痛,肝区叩击痛。肝功能:ALP 164 U/L,GGT 160 U/L,白蛋白30.6 g/L;CA 199247.70 U/ml。肝胆胰脾多排CT平扫影像诊断:(1)肝左叶外侧段萎缩;(2)肝内胆管多发结石;(3)肝左叶低密度影,建议CT增强检查;(4)肝内胆管略扩张积气;肝门区胆管改变及胆囊区条样气体影(图1)。患者持续高热达39.5℃,结合临床资料拟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患者CA199高表达,不除外胆管癌可能。急诊联系超声介入科给予肝内胆管穿刺,引流出脓性胆汁约120 ml,同时行血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胆汁培养:草绿色链球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抗炎好转后行肝左外叶切除、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肝左外  相似文献   
25.
<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胆道梗阻性疾病,作为感染性休克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AOSC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时有发生,且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本例患者在手术成功解除胆道梗阻后,仍出现血小板减低情况,并且下降幅度巨大,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时细胞间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变化及丹参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丹参治疗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制模后不同时相点取大鼠肺组织及血液标本测相应指标变化.结果 SAP组随着大鼠肺脏病损的加重,ICAM-1及LFA-1表达逐渐升高;丹参治疗组肺脏病损较SAP组相同时相点低,ICAM-1及LFA-1表达低于SAP组.结论 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ICAM-1及LFA-1起重要作用,而丹参注射液可起到抑制ICAM-1及LFA-1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人成体肝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成体肝脏干细胞,确定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寻找肝脏干细胞新的来源。方法:以肝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做为肝脏干细胞的来源,进行体外培养,摸索培养条件,待细胞稳定传代后,通过免疫磁珠法初步分离C-kit+细胞, 对肝脏干细胞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对肝癌的癌旁组织及C-kit+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 化学染色鉴定AFP+、CK19+双阳性表达,证实癌旁组织中存在肝脏干细胞。结 果:肝细胞生长因子(HG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肝癌癌旁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非常重要,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细胞以便传代。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癌旁组织中存在肝脏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免疫磁珠初步分离C-kit +细胞后,获得小圆形细胞,此类细胞共同表达AFP及CK19。结论:人类肝癌的癌旁组织中存在肝脏干细胞,可以联合其表面表达的标志物,将 C-kit+/AFP+/CK 19+做为鉴定分离肝脏干细胞的一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的小圆形细胞即卵圆细胞具备向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9.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年来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34例.结果 按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3例,死亡1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
熊胆和辛夷等中药的抗过敏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致敏豚鼠回肠法和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了熊胆等药的抗过敏作用,发现熊胆和辛夷均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熊胆、辛夷、苍耳子和黄芬等药单用和其不同量的组方有明显抑制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