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4例是双侧)跟骨骨折,本组有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评分标准(满分100分),评定术后功能为53~98分,平均84.8分,结果优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9例,切口愈合不良率18.7%,包括皮缘部分坏死5例、切口窦道形成2例、皮缘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1例,钢板部分外露1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必须高度重视软组织的处理,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合理的处理,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碳纤维体位固定板的透射系数及对椎体转移瘤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CT定位机下扫描碳纤维体位固定板,计算体位固定板在不同角度下的衰减系数,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实测体位固定板衰减系数比较,分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准确性;另选择1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50~76岁,中位年龄65岁;病灶均位于双肾之间椎体上。在不勾画体位固定板的CT图像上设计无板计划,无板计划完成后将此计划移植到勾画体位固定板的CT图像上,并进行剂量计算,比较无板计划、有板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体位固定板在不同机架角度下的实际衰减系数为0.966~0.995,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得到的体位固定板的衰减系数与实际测量得到的衰减系数偏差在0.62%以内;对于椎体转移瘤计划,体位固定板勾画参与剂量计算后,靶区的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平均降低2%左右。对于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体位固定板的勾画会导致靶区的C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49±0.051 vs 0.760±0.037。P<0.05),而对HI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3.
在制作一男性下肢肌肉标本时,见趾短屈肌变异l例。查十年文献,该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此标本(图1)中趾短屈肌起自跟骨,行向前外以三腱止于第2-4趾的中节趾骨底,此种变异已有报道,其出现率为(39.02±3.41)%[1]。但在跟骨前方大约6.17cm处切断趾短屈肌.见一变异肌,依据变异肌起止走行推断其应具有代偿趾短屈肌的作用,故将其命名为副趾短屈肌。  相似文献   
44.
胃癌致胃穿孔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以来,我们收治胃癌致胃穿孔患者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形成机制并将其分类后治疗,总结治疗经验。方法:综合颈椎部位的椎动脉解剖结构,分析根据不同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结果:采取分型分类治疗,使治疗有效率提高至94.5%。提示:根据症状及体征将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细分,再根据其不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治疗办法,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时应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和热塑膜联合负压垫两种固定方式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例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热塑膜联合发泡胶,n=10)和B组(热塑膜联合负压垫,n=10)。患者分别在核磁定位后及完成首次治疗后,进行Philips大孔径CT扫描,并将两次扫描得到的CT图像传输至大图医疗软件中进行融合配准,得到x(左右)、y(前后)、z(头脚)、Rx(前后旋转)、Ry(头脚旋转)、Rz(左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析A、B两组体位固定的差异。结果A组在x、y、z、Rx、Ry、R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7±0.04)cm、(0.08±0.05)cm、(0.08±0.04)cm、(0.46±0.39)°、(0.36±0.39)°、(0.42±0.50)°;B组在x、y、z、Rx、Ry、R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07)cm、(0.09±0.07)cm、(0.27±0.16)cm、(1.40±1.11)°、(0.91±0.34)°、(0.83±1.14)°,A、B两组在y、Rz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x、z、Rx、Ry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结论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中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技术较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减少了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自由呼吸、吸气末屏气两种呼吸模式下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肺以及右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探索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能最大程度减少靶区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受照体积和剂量的呼吸模式。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10例,年龄38~65岁,采用乳腺托架进行体位固定。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大孔径CT定位机进行图像扫描,扫描层厚3 mm,分别采集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吸气末屏气(inspiration breath hold,IBH)两种呼吸模式下的CT图像。将CT图像传输到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设计两种呼吸模式下的6野调强计划,比较两种呼吸模式下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结果:FB、IBH 两种呼吸模式下,靶区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均匀指数及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B、IBH 两种呼吸模式下危及器官受量对于心脏:Dmax分别为(46.61±1.68)Gy、(39.29±8.40)Gy,Dmean分别为(6.74±4.00)Gy、(5.39±4.12)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5、V10、V20、V30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Dmax分别为(39.64±4.31)Gy、(30.54±9.08)Gy,Dmean分别为(31.21±7.70)Gy、(22.72±9.36)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Dmean分别为(9.11±2.61)Gy、(8.74±2.01)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5、V10、V20、V30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乳腺:Dmax分别为(4.76±1.94)Gy、(5.06±2.15)Gy,Dmean分别为(1.32±1.01)Gy、(1.30±0.94)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呼吸模式计划比较,靶区受照剂量、左肺受照剂量及右侧乳腺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吸气末屏气技术明显降低了心脏、LAD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瘤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腺癌脑转移7例、肺癌5例、食管癌1例、右上颌窦腺样囊性癌1例。所有患者均为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脑水肿病例。评估患者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及MRI显示的水肿体积,并详细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中位剂量为4.76 mg/kg。全组14例患者中,11例患者在贝伐珠单抗给药后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全组14例患者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瘤周水肿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8 804±14 859)mm3 vs.(80 100±28 338)mm3,P=0.02],水肿指数较治疗前有降低的趋势(15.38±7.12 vs. 26.40±16.52,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中有1例于第2次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上颌窦创面大量出血死亡,3例患者出现可控制的高血压,未出现蛋白尿、贫血、口腔炎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控制恶性肿瘤脑转移的难治性瘤周水肿,为严重脑水肿患者争取放疗机会,但应谨慎掌握适应证,警惕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并重度贴骨瘢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髓骨皮瓣移植一期治疗骨骨不连伴贴骨瘢痕。方法:应用吻合旋骼深动静脉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并贴骨瘢痕17例。结果:全部髂骨皮瓣成活,骨折按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带旋髂深静脉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并贴骨瘢痕,在植骨的同时也增加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利用乳胶灌注技术制作人鼻背动脉标本。方法依次从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插管手推灌注乳胶和氨水的混合灌注剂。结果鼻背动脉得到充分灌注。结论乳胶灌注技术经济方便,使用的灌注剂可塑性强,抻拉性好,灌注后的血管颜色鲜艳,饱满有弹性,有利于标本的手工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