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粒子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12例患者共47个腹腔种植灶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变化、生活质量(QO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个病灶均成功植入粒子,每个病灶植入10~60粒.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直径(1.5±0.9)较术前(5.1±2.3 cm)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例病例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8例,无变化(Nc)1例,无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CR+PR)91.7%.腹痛症状缓解率为83.3%,术后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56.3±3.8)分较术前(42.2±5.7)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是一种短期内较为有效、安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肝癌的初步经验 ,与股动脉入路比较该技术的优缺点。方法  45 2例患者分为肱动脉组 5 2例和股动脉组 40 0例 ,2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肿瘤化疗栓塞。通过比较 2组操作的技术成功率、穿刺口血肿发生率、微导管可控性、患者的舒适程度 ,评价 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股动脉组失败 4例 ,技术成功率 99.0 % ,改用肱动脉入路和锁股下入路成功 ;肱动脉组全部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Ρ >0 .0 5 ,无差别。股动脉组 4例 (1% )术后穿刺口形成血肿 ,肱动脉组有 9例 (17.3 % ) ,Ρ <0 .0 5 ,有差别。血肿未予特殊处理均自行吸收。股动脉组 75例使用微导管 ,5例操作困难 ,占 6.7% ;肱动脉组 3 6例使用微导管 ,2例不顺利 ,占 5 .6% ,Ρ >0 .0 5 ,无差别。股动脉组术后卧床 6h以上 ,均诉腰背酸痛 ,2 3例需插导尿管 ;肱动脉组术后不需卧床 ,无腰背痛。结论 经左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肝癌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和便利 ,是股动脉入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6例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9例 ,B级 2 1例 ,C级 6例。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及胃镜检查 ,31例患者行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方法 :经颈静脉 (股静脉 ) 下腔静脉途径行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开通 ;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途径行肝静脉开通 ;经颈静脉行肝内门 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改良式TIPS)。术中常规行肝静脉、门静脉造影和测压和下腔静脉造影 ,术后给予护肝、抗感染及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抗凝治疗。结果  19例患者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14例患者扩张后置入网状内支架共 18枚。 5例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4例患者扩张后共置入网状内支架 4枚。 2 4例患者术后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均明显降低 ,术前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为 (37.4± 5 .2 )cmH2 O(2 6 .3~ 5 2 .5cmH2 O) ,PTA或内支架置入术后即刻降为 (2 1.4± 4 .6 )cmH2 O(12 .4~ 31.2cmH2 O) (T =12 .34,P <0 .0 1)。 12例患者行改良式TIPS术 ,分流前门静脉主干压力为 (4 5 .2± 3.5 )cmH2 O ,分流后降至 (2 0 .4± 4 .1)cmH2 O。结论 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2岁.因"腹部胀痛伴黑便18天"入院,既往有腹主动脉瘤、肝肾多发囊肿等病史.1年前发现胰头癌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 脾切除术",术后常规化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5.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15例脾亢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T)为(62.0±9.8)x109/L,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结果 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31.0±4.6)%,术后1个月PLT为(96±11)×109/L,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l例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脾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肾造瘘术后出血患者,使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微粒、聚乙烯醇(PVA)微粒或弹簧圈。结果造影显示肾实质动静脉瘘2例;对比剂外溢4例;假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栓塞治疗后异常血管征象消失,12例患者的血尿3~7d内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再次血尿。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合并巨大右心房癌栓的介入治疗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4 8岁。因消瘦半年、心悸伴乏力、食欲不振 2月余入院。查体 :慢性肝病面容 ,巩膜轻度黄染 ,肝掌 (+) ,颈、胸前可见数个蜘蛛痣 ;心率 1 0 5次 /min ,律齐 ,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壁可见明显静脉曲张 ,腹部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中度压陷性水肿。心电图 :窦性心率过速 ,心率1 0 5次 /min ,P R间期 0 .1 2s,QRS综合波时限 0 .0 8s ,Q T间期0 .36s。CT扫描表现 :肝右前叶、方叶区巨大肿块影 ,边界不清 ,内部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较明显强化 ;下腔静脉入口、右心房几乎被癌栓完全阻塞 ,并见癌栓供血动脉。二维及…  相似文献   
18.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 (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5月以前采用PSE治疗的 6 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随访指标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选取术后 1~ 5年资料完整的 38例进行分析 ,其中栓塞程度≥ 6 0 %者 2 3例 ,5 0 %~ 5 9%者 9例 ,<5 0 %者 6例。结果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第 3天和 2周达到峰值 ,然后二者逐渐下降 ,但对不同的栓塞程度其下降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栓塞程度≥ 6 0 %者 ,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并一直维持到术后第 5年 (P <0 .0 0 1) ,且第 5年时白细胞计数仍为正常 ,第 4年时血小板计数仍达正常。栓塞程度5 0 %~ 5 9%者 ,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较术前明显升高并可达到术后第 5年和第 4年 (P <0 .0 5 )水平 ,但它们分别在术后第 2年和第 1年就降至正常范围以下。而对于栓塞程度 <5 0 %者 ,术后 1个月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红细胞计数在术后一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随着栓塞程度的增加 ,术后反应加重 ,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结论 栓塞程度控制在 6 0 %~ 70 %可有效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分次栓塞可减轻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9.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上颌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 ,采用 4 .1F或 5FHead Hunter导管行双侧颈动脉造影 ,了解瘤体供血情况后 ,依据供血动脉的粗细 ,选择不同大小的钢圈行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治疗 ,术中以出血量的多少来判断瘤体栓塞效果。结果 钢圈术前栓塞后 ,13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 ,栓塞距手术时间 1~ 4d ,平均 2d行外科手术治疗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5 84 .6± 379.4 )ml(2 5 0~ 15 0 0ml) ,瘤体均完整切除。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钢圈栓塞 ,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 ,提高全切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 1例患者TIPS术后随访 5 0~ 132 3d(中位时间 337d) ,观察腹水 (腹围 )、临床血清学指标、支架通畅性、随访时间、生存率等。结果 在 1年的各个随访间期内 ,患者的腹水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术后 3~ 6个月的完全有效率为 81% ,9~ 12个月的完全有效率为 9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ChildC级与术后 3个月腹水疗效相关 (P <0 .0 5 ) ;TIPS术后血清钠 (Na )、肌酐 (Cr)与术前基线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患者 3、6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4 %、2 0 % ,1年生存率为 72 %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与术后预后相关 ;多因素COX回归仅显示肝性脑病、Child分级与预后相关。结论 TIPS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术前自身的肝功能情况决定腹水的疗效 ,而TIPS对于肝功能相对较好伴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