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沈君 《磁共振成像》2015,(8):561-565
基于快速T1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是一种无创地评价组织和病变微循环特性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可对组织的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定量DCE-MRI因计算时纳入动脉输入函数及组织中对比剂浓度因素,较定性及半定量指标反映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更为准确,且可避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受扫描技术影响而出现的研究者间的差异,不仅有利于提高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有助于开展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获得关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数据。目前DCE-MRI尚存在扫描技术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运动矫正、是否根据感兴趣组织器官或疾病特点,恰当选用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模型的问题。采用先进的定量DCE-MRI的专用分析软件能为数据分析提供规范化平台,进一步推动和拓展定量DCE-MRI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2.
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动态增强减影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或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局部复发率高。肿瘤复发与放疗后改变、术后纤维化及液体积聚的鉴别,迄今最广为应用的是MRIT_2WI及标准的增强后T_1WI。但它们并不总能区分复发与术后炎性肿块。作者报道了动态减影MRI在检测恶性或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复发中的应用。收集恶性或侵袭性软组织肿瘤术后100例(包括侵袭性纤维瘤病),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6岁。均为手术治疗后病例,其  相似文献   
73.
颈部淋巴结的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颈部淋巴结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及其在鉴别正常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鼻咽癌患者和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部常规MR和DWI,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淋巴结的显示能力,并比较正常和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扫描采用基于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的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STIR)-平面回波成像序列(EPI)-DWI。结果DWI较常规MR能更敏感地显示淋巴结。正常淋巴结的ADC值为(0.975±0.179)×10^-3mm^2/s,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为(0.744±0.125)×10^-3mm^2/s,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淋巴结的ADC值。结论STIR-EPI-DWI能准确和敏感地显示颈部淋巴结,可作为淋巴结MR成像的一种新手段,并为正常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脑梗死的MRI弥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MRI弥散张昼成像(DTI)分析腩梗死的弥散张量改变,探讨脑梗死的DT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肓法分析临床及常规MRI和(或)CT确诊的69例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分析脑梗死的DTI信号改变,测量病变区域的各向同性(ADCiso)值和各向异性(FA)值,并与健侧相应正常解剖区域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ADCiso图和FA图上病变区的信号改变和定量测量,总结归纳出69例脑梗死病例分以下4种类型:I型(8例):病变区ADCiso值降低,FA值升高:ADCiso图表现为低信号,FA图表现为高信号.Ⅱ型(23例):病变区ADCiso值和FA值均降低,但病变周围区域ADCiso值降低.FA值升高;ADCiso图为低信号,FA图呈中央低信号,周围高信号改变.Ⅲ型(7例):病变区ADCiso值和FA值均降低;ADCiso图和FA图上均为低、等信号.Ⅳ型(31例):病变区ADCiso值升高,FA值降低;ADCiso图表现为高信号,FA图表现为低信号.以上病变区弥散张量参数与健侧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l定性、定量分析有可能更好地揭示脑梗死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学分期,成为指导临床诊疗、监测病情进展和评定预后等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5.
患者 女,28岁.主诉2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髌骨下方有一花生米大小肿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肿块局部疼痛,左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左侧髌骨下方见一乒乓球大小肿块,质软,与髌韧带分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化疗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1(sIL-11)水平与血小板数量改变的关系,探索能维持血小板安全水平的sIL-11临界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标本,测定sIL-11和血小板水平,观察两者变化间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9例患者完成研究.化疗后患者的sIL-11水平逐步升高,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血小板数量随时间逐步降低,第10天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上升;在血小板达到最低之前sIL-11已达峰值;患者化疗后sIL-11越高,血小板数量越有可能维持于较高水平.根据血小板水半最低值将病例分为两组比较,具较高血小板组有较高sIL-11峰值.其sIL-11平均增长速度快,血小板达到最低值的时间较晚,高sIL-11峰值的病例较多.多元回归显示化疗后血小板低于临界值的影响因素有:sIL-11达到最大值的日平均增长速度和化疗第4天sIL-11低于2000Pg/ml.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sIL-11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测量sIL-11的变化来预测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趋势.化疗第4天sIL-11<2000 Pg/ml的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建议给予rhIL-11治疗或输注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77.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MRI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鼻咽癌侵犯骨质的诊断价值及其对肿瘤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其中有颅底骨质侵犯196例,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180例.134例采用PhilipsT5-Ⅱ型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场强0.5T.62例采用Philips intera型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场强1.5T.8例单纯平扫,188例平扫后增强,造影剂为Gd-DTPA,剂量为0.1mmol/kg体重,经前臂静脉注射.结果:196例有骨质侵犯的初诊鼻咽癌中,单部位侵犯65例(33.16%),多部位侵犯131例(66.83%).单侧侵犯178例(90.81%),双侧侵犯18例(9.19%).累计骨质破坏部位698个,骨质侵犯类型:骨质硬化型13个部位(1.86%),骨髓浸润型120个部位(17.19%),溶骨性破坏565个部位(80.95%).结论:MRI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在评价鼻咽癌早期骨髓侵犯方面MRI比CT敏感,MRI检查可增加鼻咽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8.
HPLC测定复方氯丙那林鱼腥草素钠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氯丙那林鱼腥草素钠片中盐酸氯丙那林、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溴己新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50∶50∶0.5)(磷酸调pH3.0),检测波长212 nm。结果盐酸氯丙那林、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溴己新分别在62.69~94.03、23.76~35.64、68.19~102.3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9.9%和99.6%(RSD均为0.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9.
药物爱维治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塞患者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爱维治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球结膜微循环(BCM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内皮素 (ET)、血小板P 选择素CD62 p(CD62 p)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DI)的影响。方法 :1 1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爱维治组 60例、二磷胆碱组 5 0例 ,检测二组患者治疗前后BCM、TCD、ET、CD62 p及D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爱维治组BCM明显改善 ,TCD血流明显增加 ,DI明显增强 ,CD62pET明显降低 ,与胞二磷胆碱组比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爱维治治疗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脑代谢、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及释放 ,对脑梗塞的康复有益。  相似文献   
80.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规律。方法搜集初治鼻咽鳞癌315例,全部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标准。结果315例中254例淋巴结转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4例。254例转移淋巴结中,81例仅左侧转移,72例仅右侧转移,101例为双侧转移;73例仅咽后淋巴结转移,21例仅有颈淋巴结转移,160例为咽后及颈淋巴结均有转移。原发肿瘤单纯累及顶后壁的89例中,78%累及咽后淋巴结;单纯累及侧壁的43例中,49%累及咽后淋巴结(x^2=11.00,P〈0.01)。原发肿瘤T1、T2、T3、T4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5%、91.2%、71.9%、73.5%(x^2=1.81,P〉0.05)。局部早期(T1~T2期)和局部晚期(T3~T4期)病变淋巴结转移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跳跃性转移率低。不同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