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前,舌下给药途径的主要剂型有舌下片、滴丸、溶液制剂、栓剂等,具有吸收迅速、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临床应用于防治疼痛和心脏等急症疾病,具有速效和高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讨论患者症状单一,仅有咳嗽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大片实变影,先后多家医院均以肺部感染性疾病治疗,病程长达8个月,最后确诊为双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因此本文根据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着重讨论了肺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旨在通过病例讨论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黏液腺癌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3.
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被称之为人类健康两大杀手.目前,因为人类生活方式与健康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稳居人类健康问题排行榜前列.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对其诊断治疗方案的关注成为相关临床研究领域的一大热潮.作为首站防治的诊断方式的研究,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目前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已经为各大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所青睐.由张龙江,卢光明主编的《全身CT血管成像诊断学》的诞生,为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为进一步探讨诊动脉CTA图像后处理诊断评估中人工智能的价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栓塞( PTE)和/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炎症机制。方法将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老年高风险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PTE和/或DVT的患者作为血栓组;另选择同期就诊于门诊的26例低风险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入选患者的血常规、血黏度、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ESR、CR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血栓组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L-6、肿瘤坏死因子、CRP、ESR、低切和高切血黏度均值高于对照组( t=3.339、2.700、2.207、2.431、2.257、2.143、2.223、2.797,均P<0.05),PaO2低于对照组(t=4.312,P<0.05)。血栓组患者外周血IL-6水平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低切血黏度呈正相关(r=0.437、0.624、0.429,均P<0.05);血栓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纤维蛋白原、低切和高切血黏度呈正相关(r=0.624、0.519、0.513,均P<0.05);血浆CRP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L-6、肿瘤坏死因子呈正相关(r=0.478、0.541、0.533、0.491,均P<0.05)。结论老年高风险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继发血栓性疾病存在显著的炎症反应;IL-6、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在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血栓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薄壁空腔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点及征象,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2014年至2018年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伴有薄壁空腔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5~77,平均年龄55±11岁),薄壁定义为≤4mm,排除无病理结果证实的病例。分析CT图像特点和征象,包括病灶的边缘、空腔大小,空腔壁的厚度,壁内结节,空腔分隔等。结果:病灶位于双肺下叶的占83%(10/12),位于双肺上叶的占17%(2/12),空腔壁不规则增厚占100%(12/12),壁内结节占17%(2/12),空腔内分隔占50%(6/12),病灶边缘不光滑占92%(11/12),分叶占67%(8/12),毛刺67%(8/12),胸膜凹陷占33%(4/12),血管聚集25%(3/12),病灶周围磨玻璃密度影占17%(2/12)。2例增强检查患者壁结节明显强化。结论:伴有薄壁空腔的周围型肺癌好发于双肺下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此疾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5例23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容积显示(VRT)和曲面重建(CPR)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统计各种方法的显示率。结果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MPR为100%(23/23),沿椎弓根走行的斜矢状位重建图像可显示椎弓峡部不规则骨质缺损及骨质边缘增生硬化;整体VRT为73.9%(17/23),立体切割VRT为100%(23/23);多层面多次连线成像CPR为100%(23/23),单次连线成像CPR为95.7%(22/23),各椎体的峡部均在一个平面完全显示。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评价腰椎峡部裂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7.
转录因子AP-2在肿瘤发生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活蛋白-2是一类具有细胞特异性结合DNA的转录因子家族,能特异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迄今已发现α、β、γ、δ、ε五个亚型,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激活蛋白-2的调节效应可能为双向,即抑癌或促癌,与组织特异性、时间先后以及各亚型之间差异性等相关.文中着重综述了AP-2在肿瘤发生中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背景:海藻具有广阔的药理活性前景,加强其研究对有目的进行应用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观察海洋单细胞海藻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出CD133阳性细胞,细胞传代获得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洋单细胞海藻作用前后细胞CD133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海洋单细胞海藻,阴性对照加不含药的PBS,将稀释成4,6,8,10g/L的海洋单细胞海藻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并作用24,48,72h,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干细胞生长周期,应用酶标仪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胶质瘤干细胞不易聚团成球,出现贴壁分化,并逐渐明显;加药后胶质瘤干细胞CD133表达量明显减少;出现的贴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停滞在S、G2/M期细胞数增加,而G0/G1期细胞数减少;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胶质瘤干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提示海洋单细胞海藻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且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构建含辐射敏感启动子Egr-1和人内皮抑素(endostatin)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Egr1-Endo-statin。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胎肝中扩增出人endostatin cDNA序列,从T-Egr1质粒中扩增出Egr-1基因序列,并将它们连接到pMD19T质粒进行测序,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辐射诱导启动子Egr-1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Egrl-Endostafin。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的人endostatin基因和Egr-1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完全一致,表明克隆人帆.dostatin基因和Egr-1启动子成功,并经鉴定证实含有辐射诱导启动子Egr-1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Egr1-Endostatin构建正确。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人endostatin基因和Egr-1启动子并构建了含辐射敏感启动子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tntle-Egr1-Endostatin。  相似文献   
80.
背景:SHG44是一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其生物学性状稳定、易于培养,广泛应用于动物成瘤模型制作,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药物、基因转染及电离辐射等途径抑制其生长,未见间充质干细胞对其作用的相关报道。 目的:通过直接和间接共培养的方法,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作用,观察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 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SHG44细胞,分别在24孔板进行直接共培养,在Transwell板进行间接共培养,分别设对照组。培养3 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收集Transwell板中的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G44细胞周期。 结果与结论: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P < 0.05)。Transwell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其细胞周期位于G0/G1期的SHG44胶质瘤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及间接接触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