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背景:前期体外实验已经证明神经生长因子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亲和性;同时观察到其随时间推移可稳定释放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将生物可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动物模型中,观察其对脊髓损伤髓鞘再生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0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 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其中0.02 g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含有1 μg 神经生长因子。 方法:45只成年Wistar大鼠制备T8~9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支架组20只和复合支架组25只,分别移植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和掺有神经生长因子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4,8和12周进行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髓鞘再生的情况。 结果:复合支架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程度较单纯支架组明显减轻。复合支架组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组大鼠新生髓鞘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 结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髓鞘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92.
背景:实验证明周围神经损伤时,轴突的变性与神经元凋亡都与Ca2+的超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目的: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观察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协同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11在辽宁医学院手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同系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20~260 g;维拉帕米为辽宁卫星制药厂产品,国药准字H21022847;神经生长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同系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在右侧梨状肌下缘5 mm切断坐骨神经后立即原位缝合造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①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腹腔注射维拉帕米4 mg/(kg•d),术侧腓肠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0.6 μg/d。②维拉帕米组:腹腔注射维拉帕米4 mg/(kg•d),术侧腓肠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神经生长因子组:术侧腓肠肌注神经生长因子0.6 μg/d,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④空白对照组:分别腹腔,肌注等量生理盐水。以左侧坐骨神经为正常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对各组再生神经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组织学观察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 结果:术后12周,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足部溃疡的出现与愈合以及展抓反射出现的时间均早于其他各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恢复率分析表明: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维拉帕米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空白对照组。光镜和电镜下可见: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再生的神经纤维最多,轴突较为粗大。有髓神经纤维多,髓鞘完整,优于其他3组。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分析表明:维拉帕米+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维拉帕米组>空白对照组。 结论:维拉帕米与神经生长因子对促进周围神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均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臭氧气浴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31条患肢)行臭氧气浴联合腔内激光治疗,随访6~24个月,评价其疗效。结果:臭氧气浴治疗10~40天,溃疡创面渗液减少,开始收敛结痂。溃疡于激光腔内闭塞术后10~30天愈合。随访6~24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溃疡、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臭氧气浴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浅谈医学生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生科技创新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分析当前影响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医学生创新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现从医学生科技创新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6.
我院自1996年以来,使用以自制或张家港生产的记忆合金95°“L”角状钢板为主的内固定器材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8例,男15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28.6岁。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126例,开放性骨折42例。单纯性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89例。合并髁间骨折26例,26例中同时合并内髁骨折4例,外髁骨折6例,合并胫腓骨及髌骨粉碎骨折1例,168例均为新鲜骨折。 1.2 手术方法 1.2.1 股骨髁上闭合性骨折 选股骨髁外侧切口,长约8~10cm,经股外侧肌间隔前进入,显露股骨远端骨折及髁部,于股骨髁外侧,先用1.5cm×2.0cm薄平骨刀凿一入口。注意凿的方向必须与膝关节面平行。将“L”钢板的髁部沿入口垂直打入,用持骨器或骨膜剥离器撬拔,将骨折复位,用骨钳固定骨折远端及钢板。碎骨片尽量复位,如有骨缺损要进行植骨。本组89例粉碎骨折,其中有15例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97.
靖江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确保学生集体用餐卫生安全。[方法]2002年5月调查靖江市62所中小学校食堂的卫生设施、管理措施与餐具消毒状况。[结果]学校食堂普遍存在卫生设施不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法律意识淡薄,餐具消毒合格率低等问题。[结论]要强化卫生监督,帮助有关单位规范各种卫生设施与卫生制度,提高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98.
我院自1998年3月~1999年1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34例。现将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100.
正常人群与躁狂症患者血锂浓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正常人群血锂浓度与正常参考范围有无差异,与躁狂症患者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正常人群95%分布范围为0.17~O.33mmol/L,正常人群与躁狂症患者用锂盐治疗前血锂浓度比较t=1.63,t=0.21。结论 正常人群血锂95%分布范围为0.17~0.33mmol/L,与正常参考范围为0mmol/L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