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研究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 及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伽玛刀治疗50例脑转移瘤患(174个病 )。通过Kaplan-Meier法时序检验(og rank test)对影响患生存 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变量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3-2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0.35个月。对伽玛刀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是:患年龄、原发病灶切除;全脑放疗;原发病灶切除+化疗。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转移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近些年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应用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基因治疗可加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且两者可有协同作用.综述了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3.
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附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伽玛刀(γ-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TN)43例治疗结果。方法:采用1.5TD磁共振成像(MRI)、GammaPlan治疗计划系统,Leksellγ-刀治疗34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单个4mm准直器,最大剂量72-90Gy,50%等计量线限定靶点;9例颅底肿瘤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3-28个月,平均随访期14.8个月,疼痛100%缓解占69.8%,疼痛缓解>80%占18.6%,疼痛缓解>50%占46%,总有效率93%,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0l%。缓解疼痛<50%3例(7.0%)。3例疼痛缓解后分别在5、9和17个月复发。无效和复发病人经再次治疗后疼痛有效缓解。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γ-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Res作用于C6大鼠胶质瘤细胞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Res处理前后C6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转录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应用立体定向术建立大鼠动物模型,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8只以8 mg·kg-1·d-1的剂量饲喂,2只以16 mg·kg-1·d-1的剂量饲喂,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及生存期.MRI动态监测肿瘤大小,脑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在体外Res可明显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Res可延长荷瘤SD大鼠生存期,免疫组化检测EGFR、MMP-9、NF-κB表达降低,而GFAP表达升高.结论 Res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延长荷瘤动物生存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RNA干涉Ku70(Ad-Ku70shRNA)联合伽玛刀治疗对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Ad-Ku70shRNA组、空载病毒组、伽玛刀治疗组、Ad-Ku70shRNA联合伽玛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模型。建立第10天,对伽玛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进行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5Gy,治疗后48h,每组处死2只大鼠,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增殖、侵袭、凋亡等);其余10只在伽玛刀治疗后1、2、4及8周进行MRI检查,并观察生存期及生存状态。结果伽玛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大鼠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侵袭性减弱、凋亡率增高,生存期显著延长;联合治疗较单纯伽玛刀的治疗作用明显增强。结论伽玛刀联合Ad-Ku70shRNA治疗C6荷瘤大鼠,较单纯伽玛刀治疗具有更好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可使荷瘤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内分泌激素变化,并分析了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了自1995年9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并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128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患者,肿瘤直径1.0~4.8 cm(平均3.04 cm),既往手术63例,具有放疗史22例.PRL腺瘤56例,GH腺瘤19例,ACTH腺瘤2例,FSH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2例,无功能性腺瘤28例.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边缘剂量12~35 Gy(平均19.56 Gy).等剂量线45%~50%.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结果 大部分病人均可耐受伽玛刀治疗,急性并发症很少出现.晚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低下.伽玛刀治疗后,肿瘤消失的为4例,肿瘤缩小的为94例,肿瘤大小无变化的26例,4例患者治疗后肿瘤增大,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6.87%.同时对于功能性腺瘤,于治疗后11例激素水平恢复正常,58例患者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伽玛刀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伽玛刀治疗计划的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计划的优化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6年9月,386例病人的治疗计划,按照所使用准直器的规格,分为1~3种准直器组合(以下分别简称1种组、2种组、3种组)。根据剂量一容积直方图提供的参数计算病灶覆盖率(TC)、适形指数(CI)及平均剂量并加以比较。结果使用多准直器组合(2种组和3种组)较使用单一准直器,能获得较高的TC(P〈0.01)和较理想的CI(P〈0.05),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种组在平均剂量上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2种组与3种组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设计治疗计划时,采用多等中心、多准直器联合可有效地提高病灶的覆盖率和适形性,但同时过多等中心又会造成病灶内部的剂量不均匀,因此我们提倡通过大小不同的准直器组合使用、合理布局来优化剂量计划。  相似文献   
38.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过程。单一的基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将相互间有叠加或协同效应的基因治疗联合应用。我们发现在恶性胶质瘤中血管内皮生长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9月-2004年12月经γ-刀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的31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手术后104例,放射治疗后35例,173例直接采用γ-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7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234例(催乳素腺瘤124例、生长激素腺瘤3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卵泡刺激素腺瘤8例和混合性腺瘤52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及内分泌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平均随访30.50个月。结果γ-刀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25例(8.01%),缩小152例(48.72%),大小无变化129例(41.35%),增大6例(1.92%),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8.08%(306/312)。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77例(32.91%)激素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02例(43.59%)较治疗前下降,55例(23.50%)无明显改变。γ-刀治疗的晚期并发症主要有视力下降(5例)和垂体功能低下(8例)。结论γ-刀治疗垂体腺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0.
p53联合伽玛刀治疗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53基因联合伽玛刀治疗对TJ905胶质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野生型p53重组腺病毒载体(Ad-p53)按MOI=100感染人胶质瘤细胞系TJ905,Western蛋白印迹鉴定。感染24小时后,对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分别进行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5Gy),并进行治疗前后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细胞增殖(MTT法、PCNA免疫组化染色)与凋亡(TUNEL法)检测。结果Ad-p53联合伽玛刀治疗TJ905细胞系,较单一治疗具有更高的肿瘤增殖抑制率(P<0.001)和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率(P<0.001)。结论p53基因联合伽玛刀治疗TJ905胶质瘤细胞系,能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效果显著较其中单一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