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31.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化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治疗后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4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计划DVH显示的心脏相关剂量体积因素对心源性死亡影响。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Logistic法行心脏剂量体积及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死亡103例,其中心源性死亡8例(7.8%)。心源性死亡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P=0.033)、有糖尿病史(P=0.043)、胸下段食管癌(P=0.017)及食管病变造影长度>5 cm (P=0.013)为危险因素,心脏Dmean(P=0.032)及心脏V50(P=0.045)为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脏Dmean(P=0.044)能有效预测患者,其临界值为3325 cGy;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造影长度(P=0.013)及心脏Dmean(P=0.034)为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病变造影长度及心脏Dmean为患者影响因素,且心脏Dmean大小能很好预测患者,建议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注意控制心脏Dmean受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Ⅱ和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单纯手术、术后放疗(PORT)和术后放化疗(POCRT)患者的失败模式,探讨适合不同亚组人群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不同治疗方式Ⅱ和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失败模式的关系,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患者胸腔-区域复发率为40.8%,远处转移率为27.4%。三组患者的1、3、5年胸腔-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间远处转移率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OCRT与单纯手术和PORT组患者相比胸腔内复发率较低;而单纯手术组患者较POCRT和PORT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低。Ⅲ期较Ⅱ期患者的血行转移率高。与N0期相比,N1期患者锁骨上及腹腔淋巴结复发率和血行转移率均较高(P<0.05)。N0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后,胸腔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患者,且N1期患者似乎更能从POCRT中受益。Ⅱ期患者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其锁骨上淋巴复发率和胸腔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患者,但Ⅱ/Ⅲ期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要高于单纯手术患者。结论Ⅱ期和Ⅲ期食管癌有较高的胸腔-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POCRT较PORT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胸腔-区域复发率;建议Ⅱ期和N1期食管癌术后患者常规应用放化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不同辅助性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为食管癌术后患者寻找最佳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治疗并入组的 863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资料,其中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患者分别为107、635、121例。应用PSM法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共 261例(87例/组)。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1、3、5年样本量分别为123、589、863例。1、3、5年OS和DFS率分别为89.7%、62.1%、51.7%和76.8%、52.1%、44.2%。PSM配对后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患者1、3、5年OS和DFS率分别为956%、73.3%、61.1%和85.6%、61.1%、54.4%,78.9%、38.9%、31.3%和67.8%、27.8%、20.0%,92.2%、55.6%、44.4%和67.8%、44.4%、36.7%(P均=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炎性黏连程度、pTNM分期和阳性淋巴结个数为PSM法配对后患者OS影响因素(P=0.002、0.000、0.007);饮酒史、pTNM分期和治疗模式为DFS影响因素(P=0.009、0.000、0.012)。 结论 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接受辅助性放(化)疗有较好的疗效,术后辅助性放化疗与术后单纯化疗和放疗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OS和DFS,且为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华蟾素注射液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化疗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顺铂或表柔比星)对ECA109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ECA10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ECA109细胞中与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MT)及细胞耐药相关蛋白(Snail、Twist、MMP2、Vimentin、P-gp及E-cadher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华蟾素注射液可显著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r=0.985,P=0.000;剂量效应,r=0.988,P=0.000),并可明显促进该细胞的化疗敏感性(P=0.000);华蟾素注射液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均=0.000);华蟾素注射液可明显抑制Snail、Twist、MMP2、Vimentin及P-gp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促进细胞表达E-cadherin蛋白。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能有效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活性,并可有效增强该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该药抑制肿瘤细胞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危险因素,并依据结果讨论术后放疗靶区设计方案。方法 对2007—2012年间收治的 913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的因素,并比较高危人群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与腹腔淋巴结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疗后 37例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复发率为4.1%;复发部位共53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低分化鳞癌、pT3+4期、术后病理阳性淋巴结数≥3个和术后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为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因素(P=0.032、0.001、0.009、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为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因素(P=0.011、0.000)。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和pT3+4期患者OS和LC,而对降低DMFS作用有限。结论 T分期和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为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对pT3+T4期期和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 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 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 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 IMRT±化疗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三维适形放疗的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 利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及CT扫描勾画相应靶区, 分别定义为GTV-P、GTV-N及GTV-T。  结果  全组患者原发肿瘤最大直径 < 5.0 cm者生存率明显高于≥5.0 cm者(χ2=4.29, P=0.000 7);GTV-P < 90.00 cm3者生存率高于≥90.00 cm3者(χ2=4.94, P=0.0262);GTV-T < 100.00 cm3者生存率明显高于≥100.00cm3者(χ2=5.47, P=0.0194), 且GTV-T < 100.00 cm3组患者局控率明显高于≥100.00 cm3者(χ2=6.46, P=0.0110)。剂量≤66Gy组患者中GTV-T < 100.00 cm3亚组预后明显好于≥100.00 cm3亚组(χ2=4.59, P=0.032 2), 而在剂量 > 66 Gy组患者中GTV-T大小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GTV-T及放疗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大体肿瘤体积为预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建议在以后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中常规加入该指标; 对体积小的肿瘤行大剂量放疗可能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有益。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R0)术后的胸段食管鳞癌(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ESCC)患者的失败模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其对术后辅助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91例接受R0手术的TESCC患者,分析其失败模式、失败模式的影响因素及不同病变部位和N分期对失败模式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胸腔-区域复发率为31.7%,远处转移率为1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术中病变炎性粘连程度、T和N分期及阳性淋巴结转移率均为影响患者胸腔-区域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的胸腔内淋巴结复发率高于胸下段患者(χ2=6.179,P=0.046),而后者的腹腔淋巴结复发率高于前两者(χ2=15.853,P<0.05)。N1期患者的各项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高于N0期患者(χ2=7.764~56.495,P<0.05)。胸上段N1期食管癌患者中腹腔淋巴复发率高于N0期(χ2=7.905,P<0.05);胸中段N1期食管癌患者中锁骨上淋巴结和胸腔内淋巴结复发率均高于N0期(χ2=12.506、18.436,P<0.05);胸下段N1期食管癌患者中锁骨上淋巴结、吻合口和腹腔淋巴结复发率均高于N0期(χ2=5.272、4.878、18.006,P<0.05);T3+4期患者中的胸中/下段癌的吻合口复发率高于T1+2期(χ2=4.341、7.154,P<0.05),且前者的胸下段癌的腹腔淋巴结复发率亦高于后者(χ2=5.366,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靶区设计应该有选择性,术后靶区范围除常规应该依据不同病变部位制定外,建议对于胸上段N1期患者应该注意腹腔淋巴结引流区、胸下段N1期患者应该注意锁骨上区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性照射,另外T3、T4期胸中/下段癌患者的术后靶区建议包括吻合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