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瘢痕畸形的整形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1994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31例烧伤面积超过80%TBSA(Ⅲ度面积均超过50%TBSA)、治愈后多部位出现瘢痕挛缩、严重畸形的患者,采用软组织扩张、毛发种植、皮片、皮瓣或瘢痕瓣、复合皮、同基因异体皮等多种方法修复。结果本组患者在全部手术完成后外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5年,BI评分优12例(39%),良16例(52%),中3例(10%),日常生活均能自理,无一例长期卧床需人照顾。结论通过综合康复及手术整形等多种方法治疗,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畸形已能得到良好改善,大部分患者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积测量技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胃镜病理确诊胃癌的患者(男性2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7岁)进行化疗前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所有患者接受胃癌新辅助化疗(Folfox6方案)3个疗程,化疗后再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1周内所有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得病理作对照,分为病理无效组和有效组。以门脉期重建图像测量肿瘤厚度及体积,分析肿瘤厚度和体积变化与病理评价疗效的关系。结果CT测量肿瘤厚度较测量肿瘤体积重复性差。CT肿瘤厚度减少率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r=0.540(P=0.002)。CT肿瘤体积减少率与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为0.570(P=0.001),呈中度相关。如果将肿瘤体积减少率37.2%作为的评价化疗有效的阈值,其预测病理评价有效的敏感性是73%,特异性80%。结论CT测量肿瘤厚度减少率和体积减少率可以帮助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但CT肿瘤体积测量更客观,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3.
甲状腺结节特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近年来呈高发趋势。随着患者数量以及相关研究的增加,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更新了甲状腺结节与DTC治疗指南。指南中明确提出其主要目标是:减小对大多数与疾病相关的死亡、复发的风险,并降低对患者的过度治疗带来的潜在危害,而给予高危险患者恰当的治疗和监控。该文对2015年ATA《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的外科部分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多个淋巴结转移(>5枚)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的cN0 PTMC患者1 268例,其中男性270例,女性99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风险因素。  结果  1 268例患者中共出现淋巴结转移416例(32.8%),多个淋巴结转移43例(3.4%),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男性(42.22% vs. 30.26%,P < 0.01)、年龄 < 40岁( < 40岁为48.39%,40~59岁为27.62%,年龄≥60岁为22.45%,P < 0.03)、多发病灶(41.00% vs. 29.03%,P < 0.01)、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44% vs. 20.62%,P < 0.01)、肿瘤直径>0.5 cm(35.77% vs. 23.05%,P < 0.01)者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1.516,P < 0.001)、多发病灶(OR=1.743,P < 0.001)、肿瘤直径>0.5 cm(OR=1.788,P < 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较大患者(40~59岁OR=0.388;60岁及以上OR=0.301,P < 0.00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72,P < 0.001)是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多个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2.383,P=0.002)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则是保护性因素(OR=0.270,P < 0.001)。  结论  cN0 PTMC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但是多个淋巴结转移少见,男性、年龄 < 40岁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多个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5.
背景与目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淋巴结转移率(the rate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R)与远处转移(distant metastasis,DM)的关系,及其对DM的预测价值。方法:随访162例PTC患者,将其分为DM组(M1组)41例和非DM组(M0组)121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LR在预测DM的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LR及淋巴结转移数目(the number of involved lymph nodes,LNs)对DM的预测价值,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LR及LNs发生DM的累积风险,使用Log-rank法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多灶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χ2=13.039,P=0.000)、腺外侵犯(χ2=2.941,P=0.000)、病灶大小(t=-4.485,P=0.000)方面存在显著差异。LR可以作为预测DM的独立因素(OR=1.133,P=0.000)。随着LR的增高,LNs大于等于15组患者的DM风险显著高于LNs小于15组(P=0.0002)。结论:LR可作为DM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与LNs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20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后方回声均可见增强(100%),17例(85%)甲状腺腺体增大.13例(65%)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肿瘤后方同声增强,归为结节型.3例(15%)表现为甲状腺一侧腺体增大.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归为弥漫型.4例(20%)表现介于前两类表现之间,与桥本氏病表现相似,回声不均匀,片状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归为混合型.结论 原发甲状腺淋巴瘤超声表现多样,甲状腺增大、淋巴瘤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是其主要超声特点.  相似文献   
107.
重度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李小毅刘国永肖逊昌叶莲珠男,19岁。全身多处酒精烧伤3小时于1993年5月25日入院。烧伤总面积为86%,其中Ⅲ度23%,伴休克。经扩容等处理,伤后第5天行双下肢13%创面切痂,自体皮拉网移植。第15天出现频繁呕吐,...  相似文献   
108.
腹壁硬纤维瘤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壁硬纤维瘤虽然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但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对策均有其特殊性,我们总结了我院1978至1998年间28例腹壁硬纤维瘤病例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性1例,45岁,女性27例,年龄在23~42岁之间,平均29岁;病史为45d至52个月不等;女性病例均为已婚,其中23例有生育史;3例有下腹部手术史,1例伴有结肠多发腺瘤样息肉者,1例伴结肠多发腺瘤样息肉且同时有会阴部皮样囊肿者;1例有腹壁硬纤维瘤家族史。28例中23例是首诊患者,5例为复发病例,其中1例女性32岁,为第5次复发。2.临床特点:腹壁硬纤维瘤…  相似文献   
109.
烧伤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如何有效的进行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大面积深度烧伤应尽早进行大面积切削痂植皮已被烧伤界学者所公认,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  相似文献   
110.
李小毅 《新医学》2002,33(10):606-607
1引言 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是严重的,而且心血管并发症常常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对这些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较困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